笑得出來,就不被擊倒,具幽默感,就不被俘虜

前天(2月26日)是猶太人的普珥節(Purim),是最神聖的猶太節日之一。節日的背景是公元前五世紀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相傳是 Xerxes I)的猶太籍王后以斯帖,她憑藉智勇和美貌拯救了猶太人免於滅族之災。普珥節和逾越節有共同的主題,都是猶太人在外族(埃及和波斯)統治的逼害中獲得神蹟式的拯救,但兩者也有極其重要的不同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是偉大的先知摩西,拯救猶太人免於滅族屠殺的則是一個身不由己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出埃及有家傳戶曉的十災和紅海淹沒追兵的上帝大能的神蹟,《以斯帖記》則完全不提上帝的名字和作為,上帝在其中似乎全然隱逝。

還有,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後不再是奴隸,但獲以斯帖拯救的猶太人仍然還是被擄在異鄉。正因如此,普珥節對猶太人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提醒猶太人必須牢記自己民族的脆弱性,滅族之災的危機是真實的,他們絕不是安全、自由的,殘酷逼害的反猶歷史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再重演。普珥(purim, פורים)的意思是籤,因為仇視猶太人的哈曼(Haman)以抽籤方式決定何月何日消滅猶太全族,藉此嘲笑猶太人的命運毫無意義,猶太命運既是無常,其滅亡日就由抽籤來隨機決定吧,因此,猶太人在普珥節吃有甜餡料的哈曼餅(hamantaschen, אוזני המן)。有人把猶太人的歷史總結為三句話:「他們試圖摧毀我們。我們生存了下來。來吧,我們繼續吃喝。」

在殘酷逼害的歷史陰影下,令人深感意外的是,普珥節卻是猶太人最為歡樂,甚至是狂歡的節日,普珥節有各種的化妝和面具,帶著濃厚的「隱藏」象徵意義,意即儘管上帝似乎全然隱逝,但一切仍掌管在祂的手中,至微至細以及看似不能預測的事仍在祂的眼中。猶太人以幽默和歡樂克服恐懼,這正是普珥節的重心,儘管在人看來,猶太人這種對逼害和創傷的反應似乎違反直覺和非同尋常。剛逝世的前英國首席大拉比 Rabbi Lord Jonathan Sacks(薩克斯拉比)解釋,正因為逼害如是嚴峻,猶太人才拒絕這麼嚴肅。或者說,拒絕就是我們確實在做的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我們拒絕因恐懼而瓦解,積極否定敵人的勝利,反倒莊嚴地宣稱,我們不會降服,不會被嚇倒。即便摧殘我們生命的時刻臨近,我們卻聚焦於生命自身的喜樂,以歡樂戰勝恐懼,以集體歡慶擊退恐怖。幽默因此是猶太人克服敵意和仇視的方法,人不會被自己所嘲笑的拘禁,笑得出來,就不被擊倒,具幽默感,就不被俘虜。[1]

薩克斯拉比曾寫了一本振奮人心的書,Celebrating Life,深受大屠殺倖存者所喜愛。[2] 在書中,他評論意大利導演 Roberto Benigni 執導的一部有關大屠殺的喜劇電影 Life is Beautiful (香港:《一個快樂的傳說》,大陸和台灣:《美麗人生》),儘管同意導演的論點,幽默感確實可以使人保持神智清醒,但卻認為這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並不足以令人生存。然而有一天,有一位大屠殺倖存者對他直言:「就這一點,你錯了。」他向薩克斯拉比講述了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他被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後很快就意識到,如果不振作起來就會死亡。因此,他和另一個年輕人達成一個協議,每一天,他們都會注意發生在身邊的事,刻意發掘他們認為有趣的事。到了晚上,他們都會互相講述自己的故事,然後一起大笑一場。他說:「就是這幽默感拯救了我的生命。」薩克斯拉比坦承:「他是對的,我承認我的錯誤。」

面對今天可能會被落案起訴「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35+ 案的涉案者相信都會感到荒謬和憤怒,也難免有恐懼的負面情緒。然而,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前天在臉書上卻呼籲來探望她的人「一定要準備一個笑話先至可以來呀!」。她說:「我這一輩子都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我不希望因為我有機會入獄而讓大家扁了。大家仍然要提起精神來!來探我的人一定要準備一個笑話先至可以來呀!!⋯⋯真的很感恩和幸福,今天仍然有時間好好來喝他們的咖啡和吃意大利粉!感謝天父一直給我考驗和段練,成就了我不一樣的人生。」

衷心祝福每一個為義受逼迫、失去自由的朋友,不但心中平安,而且擁有豐富的幽默感。就這樣為他們每一天禱告吧!

[1] Jonathan Sacks, “Joy is the Jewish way of defeating hate,” The Spectator, 4 March 2020.
[2] Jonathan Sacks, Celebrating Life: Finding Happiness in Unexpected Places, London: HarperCollins, 2000.

http://3.35.167.63/?p=14391

江丕盛

學者,積極推動信仰在公共領域發聲,並參與跨學科、跨文化和跨宗教之間的對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