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敬拜,即使在門徒看來,仍是毫無意義的

耶穌說:「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來記念她。」

《馬太福音》26: 10b, 13

四本《福音書》都記載一個女人把香膏塗抹在耶穌身上,顯示「香膏塗抹耶穌」是最早期教會的福音宣講中的一個重要事件。然而四本《福音書》的記載可以說是破碎雜亂的,聖經學者迄今依然爭議,例如,這四個記載究竟是涉及一個、兩個或多個事件,是記載不同女人在不同時候所做的事,抑或是同一女人的相同或甚至不同行為。四個記載中可以肯定的是:有個女人,有香膏,是極貴重的香膏,香膏塗抹在耶穌身上,有人當場議論批評這女人所做的,耶穌則極為嘉許這女人。(參,《馬太福音》26: 6-13,《馬可福音》14: 3-9,《路加福音》7: 36-49,及《約翰福音》12: 1-8)

耶穌注意到門徒的議論,對他們說:「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來記念她。」(《馬太福音》26: 6-13, 《馬可福音》14: 9)有趣的是,儘管馬太和馬可都記錄了耶穌囑咐門徒要記念這女人、要到處述說她所做的事,但他們卻沒有記載這女人的名字或身分,路加則提及一個有罪的女人以香膏塗抹耶穌,(《路加福音》7: 37, 39, 47, 48)唯有最後成書的《約翰福音》則清楚指明是馬利亞,是復活的拉撒路的姐姐,她以「一斤極貴的純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約翰福音》11: 2, 12: 3)

《路加福音》的記載與其餘《福音書》的記載有明顯和重要的差異。唯有路加把這故事置於耶穌福音使命的開始,其餘《福音書》作者則指膏抹事件發生在聖週逾越節前兩天(《馬太》、《馬可》)或六天(《約翰》);路加記載耶穌在稱為西門的法利賽人家裏坐席,但沒有說明在哪個城市,其餘《福音書》則指在伯大尼,《馬太》和《馬可》更指明為耶穌預備宴席的是伯大尼痲瘋病人西門。

這女人是誰?拉撒路的姐姐馬利亞在早期教會具特殊崇高的身分,不但耶穌要門徒述說、記念她所做的膏抹事件,而且又曾在另一處讚許她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從她奪去的。」(《路加福音》10: 42b)我們因此可以理解,學者和教會都不會冒冒然假設她就是路加所指的有罪的女人。然而,退一萬步說,如果約翰記載的拉撒路的姐姐馬利亞真的就是路加所說的有罪的女人,甚至如果這是同一個蒙恩的女子兩次以香膏塗抹澆灌耶穌,而依馬太、馬可和約翰所記,第二次更在耶穌將要受難前用了「一斤一玉瓶極貴的純哪噠香膏」,這女人所做的顯然更具深度:「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來記念她。」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清楚記載耶穌吩咐「要述說、要記念這女人」的馬太和馬可必然知道她是拉撒路的姐姐馬利亞,但只有最後成書的約翰指出她的真實身分,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馬利亞自己要求最早期教會姑隱其名,但由於她在第四本福音書的作者寫作時已經逝世,因此約翰刻意在兩處清楚指明馬利亞的身分。

馬利亞的行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敬拜和奉獻的重要模式:真實的敬拜和奉獻是極為貴重的。不幸的是,一玉瓶一斤極珍貴的純哪噠香膏竟成了這女人的不是,於是她被批評,而非議她的竟是耶穌的門徒。然而,真正的敬拜是極為昂貴的,與重價的恩典相稱,因此耶穌視馬利亞所做的與福音的宣講為一,有如他對法利賽人西門所說的:你看見這女人嗎?她愛的多,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路加福音》7: 47)

依據聖經學者的考究,極昂貴的純哪噠香膏或相當於當時代的一年工資。這玉瓶是永久密封的,唯有敲斷瓶頸,芳香的香膏才能流出來。然而,一旦敲破,整瓶香膏就必須完全用盡。馬利亞打破了玉瓶,把整瓶的純哪噠香膏澆灌在耶穌身上。有學者指出,這玉瓶香膏很可能原是馬利亞為自己的葬禮而預備的,但她為了耶穌卻甘心犧牲自己的未來,打破原是為自己安葬用的極珍貴純哪噠香膏玉瓶,毫不憐惜地全倒在耶穌身上。

在馬太和馬可的記載中,伯大尼女子以香膏澆在耶穌頭上,在約翰的記載中,伯大尼的馬利亞則以香膏塗抹耶穌,並用頭髮擦拭他的腳。路加則記載一個有罪女人以眼淚滴濕耶穌的腳,用頭髮擦乾,並連連不住地親他的腳,又在其上塗抹香膏。綜合四福音書的記載,香膏傾注在耶穌身上,從頭到腳,澆頭塗腳抹身。

以香膏澆灌塗抹的行為極具象徵意義。在古代近東地區,以香膏倒在頭上象徵王權——大祭司或先知在加冕典禮上為君王塗油:「我已經在錫安-我的聖山膏立了我的君王。」(《詩篇》2: 6)「基督」是希臘文 χριστός 的音譯,後者譯自希伯來語 מָשִׁיחַ,即「受膏者」的意思。這女子在耶穌基督身上所做的,竟然使她處於一個非傳統的大祭司和先知的異常位置。

與此同時,貴重香膏塗抹於腳是謙卑的服侍,也是愛的行為。約翰的敘述(路加的敘述亦相近)似乎更為私密,甚至令人尷尬,難以想像。幾天後,耶穌為門徒洗腳,他的謙卑和服侍,他對門徒的愛的行為,同樣令門徒感到不安。(「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一向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 2)然而,馬利亞無視他人的非議,她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因為此時此刻,耶穌是她的唯一關注。馬利亞的敬拜和奉獻聚焦於耶穌基督。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藉著塗抹香膏在耶穌身體預表上帝的死亡和埋葬,並藉著拭抹乾淨身體的香膏預表人子由死裏復活,讓整個房間(預表世界)充滿了復活的香氣。

真正的敬拜原來與敬拜者的自我感覺無關:馬利亞聚焦於耶穌,只看見耶穌獨自一人;然而耶穌的門徒卻聚焦於香膏、於其極珍貴價值、於這女人、於其異常行為,甚至政治正確地聚焦於更需要賙濟的窮人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高興,說:『何必這樣浪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百多個銀幣賙濟窮人。』他們就對那女人生氣。」(《馬可福音》14: 4f)馬太則直言,「門徒看見就很不高興」(26: 9),他們重視價值 300 銀幣的香膏過於那為他們成了肉身的上帝,猶大其實不過是門徒中的一位。第二天,猶大只為了 30 銀幣就出賣了他的主。

耶穌囑咐門徒「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要記念」這女人所做的,因為馬利亞所做的本質上是福音行為,因為她所做的只有在耶穌自己的顛覆性福音國度裏才有意義,因為真正的敬拜難以理喻,甚至在門徒看來仍然是毫無意義的。

江丕盛

學者,積極推動信仰在公共領域發聲,並參與跨學科、跨文化和跨宗教之間的對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