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歧中學習共存之道——評約翰•稻津《自信的多元主義》

自信的多元主義堅持一種信念,即我們可以承擔彼此的不同,進而為展開對話和互相說服創造機會。與司法實踐不同,踐行多元主義的信念對社會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意味著平等的挑戰:不論是在公開演講、集會遊行還是在罷工抗議中,她都需要在所投身的公民行動中充分表現出寬容、謙卑和忍耐的美德。

這是我們的立場:一個福音派關於婚姻的聲明

福音派教會在美國現在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新的道德處境下,這呼召我們要在一個越來越對聖經性倫理敵視的環境裡服侍。這在教會的歷史上並不是新的。從她最初開始,無論是落在社會邊緣或站在有影響的地位裡,教會是被福音定義的。我們堅持福音帶給所有人好消息,無論文化如何看待這信息是好與否。

壞學生 vs. 好學生

當年的好學生們,搖身一變,大多變成了「友邦人士」,而當年的壞學生因為具有獨立思考、會懷疑、有理想、有個性的可貴品質,成為中華民族的進步的推動者。

《我有一個夢》50周年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以他們的膚色,而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的國度裏生活 ...”

從美國大選反思民主制度

美國立國時宣告:「 …以下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人人受造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原來,「法治」的核心是上帝頒佈「不證自明」的律法,包括祂賜給全人類的尊嚴,即所謂「人權」。當代有些國家推翻專制,人民掌權了,但多數人共同決定踐踏人權──我們願意這樣的「民主」發生在自己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