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法庭的角色——從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談起

在性傾向歧視法尚在爭議階段的香港,同性婚姻或許有點遙遠。但一個讓不同見解、不同處境人士、團體,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前提下,擺上分歧,真誠商討,尋求理解,有可能嗎?

同性婚姻其實不是婚姻平權

同性婚姻根本不是婚姻平權,而是要改變婚姻的定義。試問,歷史中女性可享有選舉權的時候,哪會需要改變選舉的定義?或黑人可坐白人的巴士座位的時候,哪會需要改變巴士的定義?同性婚姻如果需要改變婚姻的基本定義,根本就不是平權。

這是我們的立場:一個福音派關於婚姻的聲明

福音派教會在美國現在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新的道德處境下,這呼召我們要在一個越來越對聖經性倫理敵視的環境裡服侍。這在教會的歷史上並不是新的。從她最初開始,無論是落在社會邊緣或站在有影響的地位裡,教會是被福音定義的。我們堅持福音帶給所有人好消息,無論文化如何看待這信息是好與否。

THE ONE

基督徒,固然不相信「雌雄同體」的神話,也不會以為虛無飄渺的「命運」是我們尋訪靈魂伴侶的主宰——但去悲劇化、去神話化後,我們所信的,其實並沒有兩樣。 我們錯在哪裡?問題,並不在於靈魂伴侶的唯一性或上帝的預備,而是我們對「The One」的那份浪漫但錯誤的期望。

單親爸爸張達明︰在限制中做到最好

2007年太太病逝,張達明頓成單親爸爸,單親路上有孤單有辛勞有不知所措還有刀光劍影,更險些養出個隱蔽少年,但張達明在限制中挺進。好不容易,「大風大浪」過去,今日兩個孩子都長成漂亮的年輕人。

同性婚姻,各自表述?

若想瞭解基督教如何面對複雜的同性戀議題,是否應該選擇更加地道的基督教呢?倘若所認識的「基督教」只不過是披上聖經語言外衣所表述的當代世俗文化精神,豈不就像外國人到了中餐廳,想嘗試著名的宮保雞丁,卻吃到宮保鴨脖子?

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如果你問一個等候被領養的孩子要什麼,他們只會給你一個答案︰一個媽媽、一個爸爸。「媽咪」和「爹地」是一個被領養的孩子最先學講的字。孤兒沒有父母,他能夠被領養就是讓他終於可為這兩個字填上活生生的面孔。

針車壞了

那一年,媽媽沒有想過,她自己就像針車那樣,勞碌了幾十年,鞠躬盡瘁,在意想不到時停止操作。

黎嘉瑩︰老人「家」

「家」不是指那外在的物業,一家人也不一定要住在同一屋簷下。 「家」是一份關係,愛的恩情,給老年人一個真正的家,視他們如家中之寶,比一切社會福利更為珍貴。

思親

老爸留給我們的,不是只有他在風燭殘年無奈歲月的記憶,其實,他一生給我們留下的是許多豐富的生命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