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下獄青年的信(之十、轉化超越)

2015年夏天在高等法院,我近距離面對襲擊我的兩名被告人的時候,我不單看到他們,也看到那位為世人罪惡過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在那裏,祂在我們還未承認自己有罪需要饒恕的時候,就為我們犧牲並饒恕了我們。 過去我相信和平理性非暴力,主要出於對道德原則的堅持,以及要爭取社會大多數人認同的策略考慮。如今,我對和理非的執著,源於我對自己身體與心靈的脆弱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對十字架廢掉冤仇的大能有真切的體會。我盼望有一天,你們渡過短暫的牢獄歲月後,也能經歷這轉化與超越。

在公義的路上遇上復和

復和與公義非但不是此消彼長,非此即彼的兩個概念,真正的復和是必須擁抱公義才得以成就,公義是復和的基礎,而復和則是公義的目的。

牧羊少年打敗進擊巨人

2015年7月,我到高等法院出庭作供,首次面對那從背後襲擊我、導致我嚴重受傷的被告人,當時我就想到葛拉威爾記述的故事。我該像那位父親,化仇恨為動力,動員社會關注針對新聞工作者的暴力侵犯?或是像那位母親,幾經掙扎後放下仇恨,原諒那不值得原諒的人?

銘記與遺忘(三):二戰 • 中國

我們可以選擇饒恕與和解,但仍會銘記那段歷史。饒恕並不意味著遺忘,記憶塑造我們的身份,使先人獲得尊重和安息,而和解則是為了擁有美好的明天。

仇恨之鏈,唯有饒恕與愛才能切斷

落筆之時,昆明火車站的襲擊案還歷歷在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最正常不過的解決方式,但也將所有人牢牢地鎖在仇恨的枷鎖之中,讓仇恨代代相傳。唯有饒恕與愛才能切斷這仇恨之鏈,為雙方族群帶來救贖與新生。

不一樣的總統握手

敬愛的曼德拉「爸爸」: 您不只是南非人的「爸爸」[1],也是世人尊敬的父親,我在早前的分享文裡,已表達了對您的大智和胸襟的尊崇和景仰,想不到過了個多月,您已安息主懷。在您的追思會中,多國政要與不同的宗教領袖都放下分歧,雲集在球場上悼念您。微雨紛紛的場景,彷彿代表著世人對您離去的哀思。

曼德拉「爸爸」的愛與恕

曼德拉的信念提醒我們,在充滿紛爭的世界中,敵我分明的對壘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爭端與對抗;真正的勝利或許不是要爭取成為抑壓控制小眾異見者的大多數,而是以接納與愛去面對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