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歷史科與國民身分認同關係的發展概況

去年雨傘運動結束後,社會各界均著意思考為何有那麼多年青人勇於表達政治訴求? 問題出爐,答案紛紜。不少人士急於為問題開方把脈,加強中國歷史教育彷彿成為問題的靈丹妙藥。一時間,高呼檢討、強化中國歷史教育的聲音響徹雲霄。 雖然雨傘運動後檢討中國歷史學科的論述,有一定歷史根據,但假若認為國民身分認同其實是等同於愛國時,筆者深怕學科並未能勝任。

雨傘運動與教育

運動期間,不少社會賢達指斥通識教育科是推動學生參與政治運動的主要因素,還有人指由於中國歷史科的偏廢,導致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下降,結果成為他們參與運動的內在價值取向。 政改引來的問題若只推諉他人 (例如: 教育) 而忽略自身的反思與再啟蒙,誠非我城之福。一旦誤判因由只會令香港永無寧日,只有對症下藥才可落實一國兩制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