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是錯

昨日我分享了一位老婆婆執咗半天紙皮只得$9故事,有一位年青人「指導」老人家,點解不在年青的時候「儲錢」去做好「人生規劃」、點解唔「自我增值」令自己可以安享晚年........對於這一種嘆為觀止的真知灼見,真的要靜下來想一想如何回應。 按照這一位年青人的道理,這三位營營役役工作,甚至可能朝唔得晚的老人家,在「人生規劃」出現了什麼「問題」?可能他們最錯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工作,為什麼他們不炒金、炒樓和炒股票呢?他們真的「錯」得很「離譜」,絕對要為自己的「踏踏實實」「負責任」!

貧窮中的救贖

貧窮中,她選擇了犧牲他而眷顧小小的她;當醫生拔去丈夫的氧氣管,當丈夫艱難地呼吸著,不曉得她內心中的掙紮若何。信仰在這兒,這樣的困境中,凸顯的意義在哪兒?

直資 • 值支? (二):重塑教育使命

教育與世俗的產業不同,不可輕易隨波逐流,只重成果,不重使命。社會越是充滿競爭、高舉精英;政府政策縱然是倒行逆施,學校卻更應倒行逆「思」,拒絕一窩蜂地追求精英化的路線,持守「有教無類」的理想,顧念社會裡不同階層的需要。

柬埔寨戰火餘溫

貧窮的人比較容易快樂,困頓使人更加珍惜擁有。身在­香港的我們,每日營役追求金錢名利,物質享受,結果窮得只剩下錢。

直資 • 值支?(一)︰拉闊教育鴻溝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學校既然是孩子成長的搖藍,教育便應是社會集體的責任及承擔,不可讓基礎教育淪為跨代貧窮的催化劑。政府一方面花費大量公帑去扶貧,另一方面又大力推動優質資助學校直資化,容許直資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間接減慢了貧窮人藉著教育爭取的社會流動。從爭取社會公平和穩定發展的角度,這是倒行逆施的政策。

信在「佔中」(四)︰貧苦者的呼聲

貧苦者雖一無所有,他們卻是上帝的民。他們的冤聲必引來至高者的公義。事實上,到上帝面前來喊冤申訴是貧苦者的權利,維護貧苦者應有的聲音因此是公義的重要基礎。

耶穌如何看?

什麼是民主自由?如何防止暴君再臨?不如看看耶穌做了什麼。最後晚餐時,祂知道肉身生命將盡,祂起來為門徒洗腳,把猶太教奴僕為主人洗腳的傳統倒過來,以神之子的身分為他們洗腳,要門徒彼此相愛,還要地位最高的行僕人之禮。最後晚餐的最後活動,其意義非比尋常,為民主社會立了最高原則,為一人一票奠下最親切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