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盧雲
給下獄青年的信(之十三、負傷同行)
與阿強短暫卻深刻的同行經歷,給我留下的印記,變成溫馨美好的回憶。想起他,我就想到那張堅強的臉,躺在治療室裏拼命鍛練;那份單純的信心,單腳站在施洗台前,向全世界宣認他的信仰;那份熱摯的盼望,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只是永恆生命的開端;那份無私付出的愛,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刻,仍不忘安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這一切,撫慰著我被傷痛折磨的心,給我勇氣和力量。我終於明白,他是那受傷的醫治者,上帝藉著他醫治與他同行的人。
給下獄青年的信(之十一、同袍恩怨)
在某些特定的時空裏,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或者因為利害衝突,對同袍產生強烈的不滿,甚至要割席斷交,這些恩恩怨怨,也許是人生難以避免的風浪。唯有時間可以驗證人心,一個人的真性情如何,人生路最終怎麼走,一時三刻可能看不清楚,十年八載就一清二楚,逃不過時間的驗證。假如有一天發現自己從前看錯了,錯怪了朋友,記得向他送上一句祝福。
浪子回家
在醫院裡,在病床上、輪椅上,上帝讓我醒覺過來,原來生命可以很脆弱,原來自己的聰明才智加努力,可以毫無作用,原來上帝距離我很近,祂渴望與我一起走人生的路,安慰我祝福我,只是過去我不願意給祂時間。在天父眼中,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回家更重要。我就是那個跪在地上浪蕩離家的小兒子。
感恩、盼望、等候
去年今天,我在鰂魚涌太康街遇襲受傷。一年過去了,我學會了三件事:感恩、盼望、等候。 感恩自己的康復速度比一般人快,超出預期;感恩從手術後清醒過來到現在,從來沒有創傷後遺徵兆,沒有噩夢,沒有陰影,沒有恐懼;感謝警隊過去一年對自己和家人的悉心保護。 展望人生下半場,我滿有盼望。縱然身體衰老或受創傷,體力每下愈况,心靈的旅程卻可以天天向上,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領會。 對於有信仰、有盼望的人,等候不是被動地什麼都不做,把人生的一切責任、成敗、得失,統統推給上帝或命運,而是積極地參與、創造、分享,等候上帝實現祂應許給我們的美善和愛。
梅頓,我永遠的兄長
梅頓(Thomas Merton,1915.1.30~1968.12.10),一百周年,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修導師,至少是之一,奥古斯丁懺悔錄的現代版——《七重山》的作者,特拉比斯(Trappist)客西馬尼隱修院的修士,這些稱號一個個地來到我的腦海,但又一個個地被我排除了,除了它們之外,梅頓對我意味著什麼?他教會了我什麼?想來想去只有兩個字:兄弟,或者說,哥哥,他是我在主耶穌基督裡的親兄弟,永遠的大哥。是他,帶我走進了心靈的“內室”,幫助我認識自己,讚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