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幾歲人還可以講理想?!

如果公正可信的新聞媒體愈來愈少,歪理充斥,黑白顛倒,是非不再有公論,而你覺得心有不甘,這群人的理想就和你有關係。 這理想和基督信仰有關係嗎?表面上沒有,這群人開會商量的時候不會先祈禱,他們每天做的內容沒有宗教色彩,他們尋找支持也不限於教友圈子。然而,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基督徒,願意以生命來見證信仰,願意每天守望所愛城市,願意燃點自己為眾人尋找希望。

中環,是抗爭苦路第一站

佔中,不是一次激昂的豪賭,事後重回以往「正常」忙碌生活;佔中,是一個集體決志,以後要堅持過一個抵抗霸權,抗禦專制,揭穿謊言的自由正直人生。向政治現實低頭,隨波逐流,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世故的明智選擇。但無論哪個時代,一個對社會有理想,有承擔的人,不可能安於社會現狀,反而要為社會進步發出逆耳忠言。

夢醒謂何——《如此長江》(三)

我們仰望的不是個人,不是群體,甚至不是國家,追隨的不是理想,不是美夢,因為這一切都是徒然。只盼望更多人能選擇生命,與那「另一位」連接上,對自己負責任,領受「愛到底」的力量,這世界就會有更多的慷慨忘我和勇敢正直。

追夢謂何——《如此長江》(一)

多少時候,我們的善心是真的純粹行善?我們的付出,有沒有丁點想自己站在道德高地?有沒有想從中獲得名或利?到底有多少人在行善或行義的過程中,能保持完全純淨的動機?

我的小時代,誰的大時代?

對個人趣味、偏好的認可固然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社會的解放。我們無法拒絕“小時代”的來臨,可是,一個社會若要進步,總要有人懷抱宏達視野、去習慣思考時代問題,總要有人懷抱崇高理想,努力嘗試賦予人類更多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