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明天 —— 認清現實,擁抱傷痛,盼望明天

先知為了喚醒他們,不要只低頭看著眼前的困局,便叫他們往後看,回想上帝在昔日的恩典與大能的作為,看見歷史的軌跡;也叫他們往上看,仰望上帝創造的宇宙,看見超越的境界,祂領出天上繁星,並一一稱其名;又叫他們向前看,憑上帝應許看見彌賽亞的降臨,看見終末的新天新地。能夠向後看、向上看、向前看的人,就看到想像和盼望。

漢娜阿倫特與“惡的平庸”問題

艾希曼是一個普通人,但在耶路撒冷審判這個背景下,他無論是否願意,都註定要成為惡的化身,這個作惡之人喪失了感受并表達現實的能力(因為現實感意味著能夠理解並接受其他真實個體的視野),他的存在本身成為一個被官僚所貫穿的謊言,惡的可怖被可笑蒸發,殘存的只有荒謬。

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解放70週年紀念日

“我有時被問及是否知道什麼才是“對奧斯威辛的回應”;我回答說,我不僅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個巨大的苦難是否可能有個回應。”——艾莉 • 威賽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斯維辛倖存者)

信仰不可承受的輕

宗教是刻板嚴肅,枯燥無味的。這說法似乎已經成為一般人認識宗教的典範。對許多人來說,宗教或屬靈操練幾乎等同於修道院生活,而修道院即是嚴肅,不拘言笑的日子。我們或許應該自問:我的信仰是否太嚴肅,太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