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呵,獻身的愛!

我們在想到母親時,腦海中常常浮現的是獻身、捨己的愛,其內涵多為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以養育兒女。殊不知,還有一份更為深廣的獻身之愛,它的歸依不囿於眼前,因而可以恆長快樂,它的視野不囿於自己,因而可以徹底放下。

路加的聖誕故事 ——在帝國唱一曲不同的“彌賽亞頌歌”

《路加福音》成書時,奧古斯都已經去世,他所建立的“羅馬統治下的和平”(PaxRomana)已接近百年,維吉爾的“彌賽亞頌歌”在帝國各地被傳揚。路加刻意將耶穌的誕生放在羅馬帝國的場景下,意在敘述了另一曲“彌賽亞頌歌”。

古希臘悲劇衝突的啟示

似乎作者在向我們揭示:真正的共識與和解顯然無法建立在否定訴求或強權諭令的基礎上。無論是人間的暴力,還是神界的強權,都不是徹底解決衝突的良策。暴力不僅不能使衝突平息,更帶來暴力的不斷循環與加深;強權以一方的訴求壓制另一方的訴求,衝突只是暫時被壓抑,但根本沒有消解。相反,真正的共識與和解無從確立。

廣場舞的是是非非——公共空間意識的初體驗

公共領域需要自我限制,這一限制是建立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上,不僅如此,尊重也是下一步協商的基礎。廣場舞之所以引發了參與者與周邊居民的激烈衝突,正是因為衝突雙方都沒有意識到需要尊重他人與自我限界,更別提協商、妥協和共識了。

知識終必逝去,唯有生命的影響長存

環顧四周,不止保有曹先生學行的已鳳毛麟角,連兼有曹先生情懷的怕也是屈指可數。曹先生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傳統士大夫的風骨——賢達之理世務,推政以濟時物,守己直行,不枉道以取容(《孟子》),更是以學行來教化,以生命來影響的“傳道、授業、解惑”。

仇恨之鏈,唯有饒恕與愛才能切斷

落筆之時,昆明火車站的襲擊案還歷歷在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最正常不過的解決方式,但也將所有人牢牢地鎖在仇恨的枷鎖之中,讓仇恨代代相傳。唯有饒恕與愛才能切斷這仇恨之鏈,為雙方族群帶來救贖與新生。

“美麗”的謊言

廣告商創造了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美麗女神、完美偶像,儼然成為一個宗教,令千千萬萬個女性、男性頂禮膜拜、甘願為之買單——女性希冀自己可以成為她,男性則希冀自己能夠擁有她。

不受宰制又甘受宰制——馬丁 • 路德的自由觀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在一切之上的主,不受任何宰制;基督徒是全然盡心,在一切之下的僕,甘受任何宰制。

我的小時代,誰的大時代?

對個人趣味、偏好的認可固然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社會的解放。我們無法拒絕“小時代”的來臨,可是,一個社會若要進步,總要有人懷抱宏達視野、去習慣思考時代問題,總要有人懷抱崇高理想,努力嘗試賦予人類更多存在的意義。

名列大文豪的C. S. Lewis —— 深入淺出,讓文字成為真理的有效載體

今天又恰逢C. S. Lewis誕生115周年,C. S. Lewis榮登「詩人角」對我們而言也是一份禮物,正如C. S. Lewis所提醒的:如果你不能將事物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那只能說明你自己還沒有完全的明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