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的經濟效益

有人以為新聞自由是政治的奢華品,其實新聞自由是建立誠信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要人民信任政府,政府就要明白人民面對的問題。消滅了筆桿子,災難來到只懂採用鴕鳥政策,後知後覺,實在是愚不可及。

劉進圖三個字,叫香港人停下腳步

一個社會,每一個公民都要明白,新聞自由是屬於大家的,新聞工作者要有免於恐懼的工作環境,才能保護市民的知情權。我們要讓新聞自由的根,在每個香港人的心中茁壯成長,這個城市,才能面對未來更猛烈的狂風暴雨的來襲。

恩典的寬恕:拿什麼來醫治人心?

靠人主導的政策和制度來改變當下中國的病態何等的難。中國就像是一個經過無數患難、精神無比脆弱又沒有安全感的病人,需要從神而來的醫治和恩典。現在我深知,自己不僅是個罪人,同樣是個病人。

真相盡頭:惡獸與深淵之間

如果沒有信仰的力量,面對深度黑暗的調查記者從哪裡而來長期堅持挖掘真相的原動力?在內外逼迫中持續向黑暗深處挺進的人,又怎能熬過漫長的寒夜?眼看著調查記者成為媒體圈裡最短命的工種,在黑白顛倒的年代,僅靠真相,自己都未必全身、全心而退,又能去拯救誰呢?

沈穎︰青春易老:新聞專業主義的幻滅

我們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須為這個極權主義機器的運行承擔責任;我們當中沒有人僅僅是犧牲品,也是它的共謀者。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現在國家的貪腐問題越趨盛行,也越來越制度化,而權力也屢被濫用。要做到真正的改變,必然是困難重重。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央領導人能明白到,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不能單靠中央的講話和施壓就可以做到,也不是多立一兩條法律就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徹底發展全民監督,建立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南方周末事件的啟示

只要憲政之苖能在中國廣播,中國人終能有一天能圓了他們百年的憲政夢,即使可能還要等上多年。

同床異夢:《南方周末》新舊賀詞

當我仔細閱讀刪改前後,兩個版本的新年賀詞時,發覺他們根本是兩篇完全不同的文章。原本的標題是《中國夢,憲政夢!》,而刪改後版本的標題是《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雖然大家都是在說「夢」,但就似乎是「同床異夢」,在說截然不同的夢想。 一個追求真理、公義、人的尊嚴、實現憲政的夢想,居然被宣傳部長庹震改寫,成為一個只集中在經濟國力富強、而已接近完成所謂的「夢」。這種「夢」,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