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宗教
“美麗”的謊言
廣告商創造了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美麗女神、完美偶像,儼然成為一個宗教,令千千萬萬個女性、男性頂禮膜拜、甘願為之買單——女性希冀自己可以成為她,男性則希冀自己能夠擁有她。
羅爾斯《正義論》的宗教根源
過去40年來,羅爾斯可以說是對“政治自由主義”具最大影響的人。絕大多數的哲學和政治學教授都相信,羅爾斯的理論一定是與宗教的前提無關。然而,事實是,羅爾斯的“正義論”、“自由主義”與基督教的語境不可分開。
牛津探尋(一):人才輩出的Magdalen
瑪得蓮歷代傑出校友彬彬濟濟,撰寫《納尼亞傳奇》的文豪魯益師正在列內。電影《國王的演講》中,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也是瑪得蓮校友。此外,當代瑪得蓮人卻最引以為傲的校友之一丹寧爵士乃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法學家之一。他们把瑪得蓮校史點綴得如星光般燦爛。
惡搞-香港的深層文化
朋友前一陣子講授香港電影的特色,她選了劉鎮偉其中一位為代表人物,而劉氏的電影(如《天下無雙》、《東成西就》)的特色是惡搞。經過她的教化,我恍然明白惡搞是香港的深層文化。
宗教信仰與議會政治
多元的議會文化可以有也應該有宗教聲音。在充滿衝突張力的議會政治中,宗教可以為更應該為弱勢社群發聲。道成肉身的基督信仰更必須深入民間,以人為本、造福社群。城市興亡,教會有責。公共政策的協商以及公共價值的建立,信徒有責。
信仰不可承受的輕
宗教是刻板嚴肅,枯燥無味的。這說法似乎已經成為一般人認識宗教的典範。對許多人來說,宗教或屬靈操練幾乎等同於修道院生活,而修道院即是嚴肅,不拘言笑的日子。我們或許應該自問:我的信仰是否太嚴肅,太乏味了?
宗教免進
我們仍會堅持維護一個多元聲音的空間,和在其中的多元價值的取捨。然而,面對與世俗價值完全相反的宗教論述時,我們為什麼卻不容許公共論壇有宗教的聲音和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