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二戰
朋霍費爾的生命複調
朋霍費爾用“生命的複調”(Polyphoniedes Lebens)來比喻上帝的愛和此世生活的和諧。對上帝的愛並不在遙遠的彼岸,而就發生在對此世所經歷的一切的接納當中。正是因為有對上帝的全然的愛和信任,此世生活中不可承受的輕與重、樂與苦被他當作演繹整全生命的不同旋律欣然接受。
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解放70週年紀念日
“我有時被問及是否知道什麼才是“對奧斯威辛的回應”;我回答說,我不僅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個巨大的苦難是否可能有個回應。”——艾莉 • 威賽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斯維辛倖存者)
銘記與遺忘(三):二戰 • 中國
我們可以選擇饒恕與和解,但仍會銘記那段歷史。饒恕並不意味著遺忘,記憶塑造我們的身份,使先人獲得尊重和安息,而和解則是為了擁有美好的明天。
銘記與遺忘(二):二戰 • 德國
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形成的文化,可以說是一種悔罪型文化。基於上述信仰,人認罪悔改並非丟臉而是理所應當的事,真心認罪的人,會盡力彌補自己的過失;而饒恕對方也被視為美德,甚至不以對方首先認錯為條件。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德國政府在二戰結束至今都在道歉,且對受害人進行國家賠償,同時德國仍不失為有尊嚴受尊重的國家。
Comments Off on 銘記與遺忘(一):二戰 • 日本
銘記與遺忘(一):二戰 • 日本
面對歷史,總有人竭力銘記,也有人拼命遺忘。與德國戰後歷屆政要多次就納粹大屠殺向猶太人表示懺悔形成鮮明對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4月底訪問德國前對《法蘭克福彙報》記者表示,日本不會仿效二戰後德國向鄰國道歉以尋求和解。什麼是這種反差背後的原因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儒家文化一見端倪。
巴門宣言
基督信仰對現代世界的貢獻,並不是唯唯諾諾,向世界表明我你無別以輸誠納款,而是敢於侃侃諤諤,向世界宣告出於信仰卻又與世界不一樣的箴規諍言,這是巴門宣言給廿一世紀華人教會特別是香港教會的烱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