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獻身於公共領域的基督教 ——讀《馬丁‧路德‧金自傳》

「每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懦夫會問:『這麼做,安全嗎?』患得患失的人會問:『這麼做,明智嗎?』虛榮的人會問:『這麼做,受人歡迎嗎?』但是,良知只會問:『這麼做,正確嗎?』」

一個獻身於公共領域的基督教 ——讀《馬丁‧路德‧金自傳》

許多人(包括尼采和不少中國人)都把基督教的道德理解為叫人逆來順受「不抗惡」,其實耶穌說的是「不要以惡抗惡」——要抵抗惡,但不能採用惡的方式。

《終極之問:永恆、愛、性、快樂》── 中譯本序

這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是,這兩位大師在這些問題上曾經完全一致,後來又截然相反——二人的一致,不單指兩人都曾患有憂鬱症,都曾分析過自己幼時的性心理,都曾經歷過喪親之痛和疾病折磨,都曾經歷過遭人嫉恨而不得志的處境……更是指兩人都曾抱有類似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曾是堅定的無神論者,都曾對神抱有「質疑」或「對抗」的態度。然而,最終,二人對本書「目錄」中所有的重大問題,都有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佛洛伊德至少在其著述中依然故我,而路易士則在著作和生活中都拋棄舊我,儼然新生!

一個「事件」,三大「缺失」

一個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府,早就應該進行徹底的制度改革,建立真正自由的新聞體制,建立真正獨立的司法體制,彌補這兩項重大的制度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