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解放70週年紀念日

“我有時被問及是否知道什麼才是“對奧斯威辛的回應”;我回答說,我不僅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個巨大的苦難是否可能有個回應。”——艾莉 • 威賽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斯維辛倖存者)

《巴門神學宣言》(Die Barmer Theologische Erklärung) 80周年

1984年,即《巴門神學宣言》50周年,Wuppertal 市在 Gemarker 教堂外行人路中心豎立了一個稱為「支持的發聲者和反對的發聲者」(Ja-Sager und die Nein-Sager)的紀念碑,提醒每一個路過的人,教會雖然曾陷入意識形態的崇拜,但仍有堅持不向政權屈膝的基督徒,教會從今以後必須醒覺,認定只有上帝才是教會的效忠對象。

求主垂憐

“主啊,求你紀念眷顧眾人,憐恤他們。求你紀念每個受苦的靈魂,因為他們需要你的恩慈與幫助。“

年歲之門

喬治六世嘗試在致辭中帶來安慰,最終帶來的,卻遠遠不只是安慰,更是激勵和啟發。人面對未知的將來,只要知道自己原來並不孤單,盡可把焦慮的心靈交托給那掌管歷史、永不動搖的宇宙主宰,欣然與上帝同行,勇敢面對未來。

把包袱化為祝福

世事就是那麼難料、奇妙。本來是甜蜜的餅咭,驟然成了苦澀的回憶。但是,只要有愛,沉重的包袱,卻又化成歡樂的祝福。

教宗 • 聖誕的奧秘

12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主持上任後第一個聖誕子夜彌撒時,如是形容聖嬰耶穌:「你浩大,卻成為微小;你富足,卻成為貧窮;你全能,卻成為軟弱。」

教宗 • 《時代》年度人物

教宗方濟各剛被《時代》雜誌選為2013年年度人物。教宗為什麼會當選呢?《時代》總編輯Nancy Gibbs解釋說,教宗方濟各“使教宗步出宮庭,走進大街小巷;使天主教面對自己生命最深底處的需求;並在審判和憐憫之間取得平衡。”

改變世界,身體力行 —— 曼德拉追悼會

超過8萬現場民眾與近百位國際政要於2013年12月10日在約翰尼斯堡的FNB體育場一起追悼前南非總統曼德拉。 追悼會清晰地表達了一個資訊:紀念曼德拉最好的方式,是將他的精神活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

50 years • C. S. Lewis

If you look for truth, you may find comfort in the end; if you look for comfort you will not get either comfort or truth…

校長專訪(一):校長醫者心

作為一校之長,他決定要“以人为本”,因為他清楚知道他要推動的,不單是大學的排名和建設,而是 “還要給學生一個人生的方向⋯⋯一個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