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黎嘉瑩
「甘」心洗腳
洗腳不單是「謙卑」的記號,也是「愛到底」的操練與實踐。當世界各國都在籌算如何把問題掃到鄰家後園時,唯有十字架那份世人看為愚拙的愛,才可叫人甘心去愛,而且愛得心「甘」,因為作在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耶穌的身上。
那有配得的
活在敵我分明的社會中,當感覺到自己所擁有的被侵蝕時,我們都容易隨着社會的洪流去捍衛自己的權利,甚至在社會公義的旗幟下向「他者」說不。然而,倘若我們都是在十字架下被釋放的巴拉巴,又有誰可先拿起石頭去判決,劃那配與不配的界線呢?
不一樣的總統握手
敬愛的曼德拉「爸爸」: 您不只是南非人的「爸爸」[1],也是世人尊敬的父親,我在早前的分享文裡,已表達了對您的大智和胸襟的尊崇和景仰,想不到過了個多月,您已安息主懷。在您的追思會中,多國政要與不同的宗教領袖都放下分歧,雲集在球場上悼念您。微雨紛紛的場景,彷彿代表著世人對您離去的哀思。
「新移民」的你、我、他
舊約聖經沒有所謂移民的概念,但卻多處教導以色列人如何對待無親無故、無關係網絡、無土地資產、活在他鄉的寄居者。面對今天的新移民,作為「舊」移民的孩子,我們可以視他們為影響我們既得利益的「他者」,但我們也可以用「你和我」(Thou and I) 的心態 ,提醒自己:「我們」都是在獅子山下移民家庭中長大,分不開「你、我」的同路人。
曼德拉「爸爸」的愛與恕
曼德拉的信念提醒我們,在充滿紛爭的世界中,敵我分明的對壘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爭端與對抗;真正的勝利或許不是要爭取成為抑壓控制小眾異見者的大多數,而是以接納與愛去面對敵人。
直資 • 值支? (二):重塑教育使命
教育與世俗的產業不同,不可輕易隨波逐流,只重成果,不重使命。社會越是充滿競爭、高舉精英;政府政策縱然是倒行逆施,學校卻更應倒行逆「思」,拒絕一窩蜂地追求精英化的路線,持守「有教無類」的理想,顧念社會裡不同階層的需要。
直資 • 值支?(一)︰拉闊教育鴻溝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學校既然是孩子成長的搖藍,教育便應是社會集體的責任及承擔,不可讓基礎教育淪為跨代貧窮的催化劑。政府一方面花費大量公帑去扶貧,另一方面又大力推動優質資助學校直資化,容許直資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間接減慢了貧窮人藉著教育爭取的社會流動。從爭取社會公平和穩定發展的角度,這是倒行逆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