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悲情盼復活

真正的家,就是一個永遠有人在意你的地方,你知道你自己是屬於他們當中的一分子! 面對疫情的蔓延,蘭林人邀請我們重新體驗十架恩典與復活大能,將悲情向上帝發出,仰望看顧孤兒寡母的上帝,也把盼望寄予上帝。蘭林人帶著復活的盼望,即便壓傷,仍然放膽訴說祂的真實臨在,即使燈光微弱,也繼續見證真光必然照耀。

612 深夜的微聲禱告

願憐憫的上主顧念在大雨滂沱中的心靈,讓他們在混亂中得見方向、在受苦中得見盼望!願憐憫的上主顧念我們,「若因行善受苦而忍耐,這在(上主)看來是可讚許的。(我)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我)們留下榜樣,為要使(我)們跟隨他的腳蹤。」(《彼得前書》2: 20-21,和合本修訂版)

預苦期默想:踏上「不屬於自己的路」

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的文字深具衝擊力,深邃的靈性洞見加上深厚的學術涵養,讓讀者在閱讀中彷彿聽見先知的呼聲,看到先知的想像(借用他一本著作的書名),進而學習與當代人生命之旅緊扣的默想,感受融入處境與生活的靈修。 預苦期的挑戰是邀請我們踏上一條「不屬於我們自己的路」(a way other than our own),因為「作為信眾,我們的生命非隨己願。就如摩西一樣,我們需要定意走向非隨己願的未來。」

悼一代鴻儒饒宗頤

先生寫出了一個時代傳奇,重新將古典之美與豐富內涵,為當代文藝注入深度的生命力,閱讀他的生平與著作,如同打開一扇窗,看到本來看不到的境界,我遇見了一位未曾謀面的啟蒙老師!

相遇星光燦爛中:主顯期

身處生命的曠野,需要明星照耀;黑夜行路的人,需要星光引路。旅程中不在乎路途辛苦,因著內在的探索,對未來心存盼望,至終走到星光燦爛的那一端,夢想在遠方會有在基督裡的相遇時刻。

歲末「遺書」

「遺書」是對自己走過之路的洞察,接納這是屬於自己的人生,也欣賞自己所見到的景觀,準備自己最後的一頁該如何完成。落筆有時,停筆有時,自己的故事要認真寫到最後一頁。

「夢」與「默」的旅程

約瑟的沉默對後代信徒有許多的言說。約瑟作夢的生命變成如夢的人生,默然無語的不起眼角色在救恩歷史中卻成了不可或缺的人。 將臨節給予我們一個空間,停止言說,轉而聆聽:聆聽神聖之手的介入、聆聽救恩在世界卑微角落的展現,學習在放手中隨遇而安,跟從與回應那推動歷史的手。

說話難 難說話

在堅持真理、爭取公義、維護核心價值的同時,所有真正關心社會的人不妨更進一步學習在言論中有選擇說與不說的自由,有選擇不以惡報惡的自制力量,並且能夠在言說中更謹慎、更自由地締造和平。

悸動:感念劉曉波

劉曉波的結局叫我心酸,在近日許多對他的悼念文中,我心中產生的悸動感竟是荒唐:世界國寶級人物卻被當渣滓。 保羅說,「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許多人不能接受,基督的邀請原來是要我們上演一台做渣滓的人生,劉曉波雖自稱不是基督徒,卻讓我看到甚麼是以高層次的情操將荒唐的劇本在大時代中做動人的詮釋。

大齋期禱文

沒有選舉權,更令我關心特首選舉,看了許多有關特首選舉的新聞之後,深感香港社會中的政治角力與暗湧,看著候選人的政綱,思想他們不同的個性和作風,遂把湧現的思緒和感觸化成以下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