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聞道(一):《教父》(The Godfather)

在每個看似絕望的處境中,在每個封閉黑暗的國度裡,其實都有一度通向救贖的門,只是開門的鑰匙並不在人自我救贖的努力中,而在慈悲的上帝手上!

超越絕望的上帝

在絕望的無底坑中,我們唯有祈禱寬恕,仰望十字架上的奇異恩典和那極端憐憫人的上帝,因為「上帝原是有憐憫的上帝,祂總不撇下人。」

夾縫中的盼望:在黑暗中尋找我們的使命

黑暗是事實,但不致令我們絕望,因為我們有天上的身份,以致我們仍可以在這世代帶著使命而活。面對資本主義,我們尋找仍可服事貧窮人的機會。面對政局,無論政制如何發展,我們必須堅守我們共同的價值,並一同實踐在這黑暗世代中的使命。

在這裡尋找快樂

兩個作品,一個描述耶穌的死,是宗教中最黑暗、最絕望的一天﹔另一個描述的是現代個人主義所承諾的歡愉,是性愛的最高境界。兩個作品剛好形成極端的對立,但它們所描繪的是怎樣的結局?這一切最後是什麼?什麼才是快樂?

我們不是孤島

我們這個民族向來都缺少絕對價值,沒有彼岸世界的救贖,此岸世界的荒謬被視為是無法擺脫的宿命,久而久之就將其視為正當,強權慢慢成為公理,公理逐漸變成真理。生存恐懼的威脅之下,個體總是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來決定行為方式,逐漸變為極度理性的經濟動物。但是殊不知,個體表面上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最後卻是整個共同體的枯竭,最後除了極少人,絕大多數人反而都成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