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制度暴力的受害人

耶穌是制度暴力的受害人。他選擇遵行上帝的旨意,走一條甘願承受痛苦、犧牲乃至死亡的路。按照當時猶太人和羅馬人的標準,耶穌走這條路是愚蠢的、失敗的、無用的。猶太本土派和羅馬統治者對他都嗤之以鼻,可是,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知道耶穌之路在人類歷史上的影響力是何等巨大深遠。 為何耶穌的犧牲之路可以有這樣大的力量,改變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人類歷史?因為復活。他是今天仍然活著的神,是通往真理和永恆的道路,是豐盛生命的泉源,是與我生死攸關的信仰抉擇。

勇武抗爭路三疑問

自覺或不自覺地,勇武者活在仇恨的枷鎖中,放棄了愛與寬恕的自由。這樣生活,值得嗎?連累無辜,傷及旁人,真的無所謂嗎?讓最愛自己的人活在擔憂惶恐中,不心痛嗎? 如果勇武者想過了以上的問題,誠實地再三問自己,最終仍選擇繼續勇武,我無話可說,只能默默禱告,願上帝祝福這位走上征途的勇武者。沒有咒詛,只有祝福。

基督徒知識份子面對時代挑戰

在空無與絕望中,願意善待戰俘的蘇格蘭基督徒讓莫特曼經歷愛與接納,然後在戰俘營裡決志相信上帝及修讀神學,在凝望十架上那位受苦並復活了的基督中重新找到盼望。 如果像莫特曼那樣的經歷也能找到盼望,香港基督徒沒有絕望的權利。

不能選擇性反對暴力

如果我們認同耶穌的道路是非暴力之路,我們就別無選擇。我們不能因為示威者懷著年輕人的理想與激情,而認可他們使用暴力,同樣我們不能因為政府標籤騷亂為暴動,而支持政府鐵腕鎮壓及引入更大殺傷力的武器。

別讓仇恨佔領港大

鬥爭挑起仇恨,仇恨造成更多鬥爭,這是一個無底深潭。 擇善固執是對的,不妥協、不放棄、不認命、不沉默,統統都是對的,請堅持下去;但請不要為仇恨開門,不要讓仇恨佔領校園,不要讓仇恨進駐心靈。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讓你們繼續享有活在愛中的自由。

覺醒與轉變

覺醒之後,不代表我在屬靈的旅程和人生的道路上,會一帆風順,因為覺醒之後,會有火一般的試煉洗滌我們的心靈,但同時亦有出人意料的平安。過去一年多的日子,我從受傷到康復的漫長過程裡,我經歷很多的試煉和考驗,但我可以很確實地同大家講,聖經的應許是真的,沒有一個試煉是過於我們可以承受的。

牧羊少年打敗進擊巨人

2015年7月,我到高等法院出庭作供,首次面對那從背後襲擊我、導致我嚴重受傷的被告人,當時我就想到葛拉威爾記述的故事。我該像那位父親,化仇恨為動力,動員社會關注針對新聞工作者的暴力侵犯?或是像那位母親,幾經掙扎後放下仇恨,原諒那不值得原諒的人?

為這城求平安吧

關注香港政制發展的人需要看到,香港正處身巨大危機邊緣。如果政改方案有可能通過,在立法會表決前,堅決反對方案的年輕示威者將雲集立法會大樓外, 展開激烈的衝擊行動,發生傷亡的機會很大。如果政改方案無法通過,建制內部將會出現重大人事變化,極左保守勢力將全面取代較開明溫和人士,「港人治港」將迅速變質,引發新一輪的社會撕裂。 為這城求平安吧!現在開始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尋求化解政改牽動的深層次矛盾,令社會重返正軌,也許還來得及。

看見

未躺進醫院前,我做的是報社的新聞工作,那當然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我和市民大眾的交往主要是通過文字,較少面對面的接觸,情感上隔了一重。進了醫院後,我每天接觸到不同階層、不同年紀、不同經歷的病人,還有病人的家屬和醫護人員,我看見人世間真實的、不斷發生的、難以解釋的苦難,我也看見在苦難中格外彰顯的人性尊嚴、頑強鬥志與無盡關愛。在這裏,我看見被壓傷的蘆葦,也看見上帝撫慰的手。

感恩、盼望、等候

去年今天,我在鰂魚涌太康街遇襲受傷。一年過去了,我學會了三件事:感恩、盼望、等候。 感恩自己的康復速度比一般人快,超出預期;感恩從手術後清醒過來到現在,從來沒有創傷後遺徵兆,沒有噩夢,沒有陰影,沒有恐懼;感謝警隊過去一年對自己和家人的悉心保護。 展望人生下半場,我滿有盼望。縱然身體衰老或受創傷,體力每下愈况,心靈的旅程卻可以天天向上,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領會。 對於有信仰、有盼望的人,等候不是被動地什麼都不做,把人生的一切責任、成敗、得失,統統推給上帝或命運,而是積極地參與、創造、分享,等候上帝實現祂應許給我們的美善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