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的記憶

這一段鮮血寫成的記憶,我相信在我餘下來的人生都不會淡忘。我知道自己是無辜的,我完全不明白為何上帝容許這樣殘暴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應該如何面對遇襲受傷這段刺痛的記憶? 在法庭經歷了與基督一起重溫受傷記憶,我忽然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遇襲受傷那一刻,在流著血等候白車那時候,基督原來也在我身旁,只是我沒看見沒為意,其實祂一直都在我身邊。這個發現,改變了我對苦難的記憶,令我不再懼怕。 今天,我常常回到鰂魚涌海旁,在那裏吹風、看海、散步、飲茶、食飯,不是因為我淡忘了刺痛的記憶,而是因為我在那裏與基督相遇,我的生命被基督改變。

焉知…….即或不然

我們只能謙卑地承認,不論是「焉知」的「成功」,還是「即或不然」的「失敗」,上帝都能使用,來實現祂的美意,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我們都活在「焉知」的不確定中,只能審時度勢,衡量自身和所屬社群的歷史位置,勇敢地回應時代的危機與挑戰,以「即或不然」也全然信靠上帝的心,來活好每一天。

辨識真理

辨識真理是為了找出上帝對自己的召命,而不是以此審判別的信徒或要求全教會達成一致。羅馬書的受眾雖有同一信仰,但卻有截然不同的辨識,教會因此陷入分裂危機。保羅沒有運用使徒權柄一錘定音,而是要求兩派信徒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因為這些差異並非關乎信仰核心內容,上帝容許其子民有不同的判斷。

辨識責任

面對這一連串令人擔憂的變化,不論是親建制或親泛民人士,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只要頭腦清醒、記憶健全,都明白到今天的香港和4年前的香港已經非常不一樣,今屆立法會選舉和數月後的行政長官選舉,港人面對的核心政治議題是:過去4年的治港方針及施政作風,是否會延續下去?相比之下,樓價何時從兩萬元一呎回落到萬五元一呎,標準工時如何立法,或者立法會可否減少拉布,便顯得次要了。 儘管很不容易,但我們若要忠於時代的召喚,履行公民的責任,就要盡力去辨識時代,辨識責任。

辨識時代

我們看見永恆天國的模樣,那裡有持久的和平,有公義與仁愛兼備的社群,我們因此無法容忍現今世界上的仇恨、暴力、戰亂、不義、不仁,必須提出改革的訴求,努力付諸實踐,並願意為此受苦,設法改變不公平不仁慈的現況。

今生不做中國人? 一個「大中華膠」的回答

基督釋放了我們,必須堅持活在自由中。對一個香港基督徒來說,愛不愛中國並非關鍵,不要讓國民身份的選擇成為轄制我們的軛,活在基督所賜的自由的愛、愛的自由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信者無畏 信者有愛

人成熟後便覺得日常瑣事不需要麻煩上帝,很客氣地將上帝推到生命的邊緣。苦難讓我看到,聰明才智加努力不是一切,有另一種豐盛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是需要通過受苦和犧牲才能體會的。 遇襲受傷後,我有出人意表的平安,確實跟我的性格氣質不符,只能理解為上帝的恩典,原來基督徒憑著信心與上帝生命相連,能夠克服恐懼和憤怒,信者無畏,在我的經歷裏,是真的。也讓我看到,人間有一種愛,在平凡的日子會隱藏起來,當苦難臨到時才彰顯出來。

浪子回家

在醫院裡,在病床上、輪椅上,上帝讓我醒覺過來,原來生命可以很脆弱,原來自己的聰明才智加努力,可以毫無作用,原來上帝距離我很近,祂渴望與我一起走人生的路,安慰我祝福我,只是過去我不願意給祂時間。在天父眼中,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回家更重要。我就是那個跪在地上浪蕩離家的小兒子。

給香港教會的兩封信

耶穌的道路,既不是希律的強權壓服之路,也不是該亞法的臣服勾結之路,既不是奮銳黨人的武力革命之路,也不是愛色尼人的避世敬虔之路,耶穌的道路是愛心寬恕的路,是受苦犧牲的路,是世人認為愚拙無用懦弱投降的路,卻是感動人心悔改回轉的路,是打造信徒群體以愛相繫無懼強權的路,是唯一通向永恆的路。

政局發展有四種可能 教會復和是唯一道路

耶穌求的就是一樣,信徒合一,以合一為見證,使世人知道及相信福音。面對如此清晰的召喚,我們稱為基督徒的,難道可以同堂聚會不相往來?甚至公然指責互相論斷勢成水火?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