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信仰
一個獻身於公共領域的基督教 ——讀《馬丁‧路德‧金自傳》
「每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懦夫會問:『這麼做,安全嗎?』患得患失的人會問:『這麼做,明智嗎?』虛榮的人會問:『這麼做,受人歡迎嗎?』但是,良知只會問:『這麼做,正確嗎?』」
信在「佔中」(五)︰快快地聽,好好地聽
現在應該是聆聽的時刻。聆聽就是尊重、給別人也同時給自己時間和空間,這聆聽本身就是公義。
信在「佔中」(四)︰貧苦者的呼聲
貧苦者雖一無所有,他們卻是上帝的民。他們的冤聲必引來至高者的公義。事實上,到上帝面前來喊冤申訴是貧苦者的權利,維護貧苦者應有的聲音因此是公義的重要基礎。
信在「佔中」(三)︰我的民
「國」和「民」孰重孰輕?聖經顯然把重點放在「民」上。以色列人的歷史顯示,厭棄上帝、遠離上帝話語的最終結果,可以是亡國,甚至可以是離開自己的土地, 但耶和華上帝仍然不會背棄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祂仍然會信實地保守祂的以色列民。
信在「佔中」(二):信仰的聲音
神學家必須緊記自己獨特的使命和角色。巴特雖然一手聖經、一手報紙,卻不容許報紙影響或決定他對聖經的閱讀和聆聽。
信在「佔中」(一):公共神學
教會應有自己獨特的角色和使命。無論在怎樣的歷史處境中,教會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獨特角色和使命。簡單來說,教會雖然處身大時代,但不應以時代為大!
道在人間
我們處身在激變的大時代中。我們不但正視信仰的意義和公共性,同時也注意到網絡2.0在公共領域所帶來的新挑戰和契機。經濟掛帥、政治正確、自我膨脹的(後)現代社會急需源自信仰視角的聲音和價值。我們因而開始籌劃「格思」網絡以回應今日時代的挑戰,務求把基督信仰的聲音和價值帶到公共空間,並在其中建構信仰與社會事務、公共價值和歷史文化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