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年與自由市場的資源分配

數千年前寫成的利未記,竟然可啟發今天的富裕社會怎樣有效地分配資源,這對我們貧富極度不均的社會現象可說是一針見血。

分不開的法律與政治

法庭作出判決時,法官的依據是法律條文,但法律條文不單是法律條文的內容,還有法律條文的精神。

施政報告「原地踏步」

香港需要重新定位,以建立一個公平公義、發展關愛的社會,作為我們的願景。扶助弱勢,解決貧窮,不應再淪為施政的其中一個範疇,而是要成為特區施政的首要任務。

Pi的漂流看人生

當Pi問白人作家到底相信哪個故事,他也是在問:你相信有救贖的可能嗎? 這個世界不是中立的,你想看到甚麼東西,你看到的往往就只是這些東西。我們願意超越利害關係的視線嗎?我們有勇氣去擁抱這個世界的美麗,有膽量去面對善惡的爭戰嗎?

反歧視,支持同性戀者公民權——跟進羅秉祥〈教會應雍容大度〉一文

不錯,西方確有歧視同性戀者,但事實是西方也出現不少逆向歧視個案。在雙贏精神下,反歧視,就是反所有的歧視;支持同性戀者公民權,就是支持所有人的公民權。事實上,把「逆向歧視」代入秉祥兄文中的「歧視」,所有的論據依然成立。 或許秉祥兄可以開始積極嘗試尋求爭持中的另一方對他這些話的支持了。

左翼先進的大同新世界

教會究竟正在阻擋那一條歴史的軌轍?那些深紅的左翼先進最終要構築一個甚麼樣的自由新世界?他們到底要將我們引向何往?是天堂?還是地獄?

南方周末事件的啟示

只要憲政之苖能在中國廣播,中國人終能有一天能圓了他們百年的憲政夢,即使可能還要等上多年。

同床異夢:《南方周末》新舊賀詞

當我仔細閱讀刪改前後,兩個版本的新年賀詞時,發覺他們根本是兩篇完全不同的文章。原本的標題是《中國夢,憲政夢!》,而刪改後版本的標題是《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雖然大家都是在說「夢」,但就似乎是「同床異夢」,在說截然不同的夢想。 一個追求真理、公義、人的尊嚴、實現憲政的夢想,居然被宣傳部長庹震改寫,成為一個只集中在經濟國力富強、而已接近完成所謂的「夢」。這種「夢」,不要也罷。

婚姻之「禮」

今天社會有人要爭取把「男女」之外的組合納入婚姻,理由是「人人都有權利」可進入婚盟,這只是「權」方面的看法。但中國的哲思並非以此作為婚姻的定義,《禮記》告訴我們婚姻是一種「禮」,它的設立是為了「禁亂」,防止社會陷入失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