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社企實踐關愛精神

在新的一年,我希望香港政府可以放棄以經濟掛帥的思維,不再把推動關愛停留在只是施政的一部份。要建立一個公平公義又關愛的社會,並非發展一種民綷式的福利主義,亦不是在有限的庫房裡不斷派錢。而是要香港政府每一個部門都身體力行帶頭推動關愛,凝聚及推動社會上關愛的力量。

建構一個真正的法治制度

當我們問到究竟怎樣建立一套法治的文化和價值觀,著重的就不是單單法律規條和制度,而是問究竟這套法律,能不能有效地限制當權者權力的使用?這套法律能否達到我們心內公義的標準?

婚禮的故事

婚禮的故事,就是要說男人與女人能「二人成為一體」的愛情故事,也就是說昔日人在獨處中,但在上帝的聖壇前,終於擁有他/她的「另一半」。

靜.思.語

當你感壓力、憂愁或有不愉快的情緒出現,若這刻找不到傾訴者,提議把你的心情寫出來,寫完不一定要分享。但當你透過親筆一字一句抒寫出來時,内藏深處的情感,隨即也可以釋放出來。

《楚漢傳奇》與法家思想

法家主張集權,否定人權、法治,為國家社會集體利益與穩定,不惜踐踏人皆有之的良知與情感。這種思維藉著《楚漢之爭》、昔日《康熙帝國》、《雍正王朝》等大河劇傳遞至兩岸三地居民家中電視。我們是否看出精采劇情背後的意識型態?

政改還有時間嗎?

從過去多次政改的經驗,政改討論要在選舉年之前的三年就要開始。普選行政長官會在一七年進行,但下一次的立法會選舉會在一六年就進行,兩者應要一併討論。由一六年起回算三年,其實一三年就應該開始政改的討論,但梁振英卻說還有時間,那明顯是不重視下一階段政改所涉及的複雜度有多大。

從違反《公司法》看法治精神

難怪有人說中國欠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治,其實真正的法治並不在於條文的制定,亦不止於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發展一套法治的文化和價值觀。

香港民主發展史點滴

感謝好友最近介紹我讀一本名為《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的書,使我對於香港的民主發展史多一份認識。尤其是那多位從事社會民主運動多年的領袖人物,他們的分享映襯香港過去數年漸見輪廓的公民運動的背境,令人印象份外深刻,值得細讀。

生命有價

我作為長期病患者,也曾經歷過漫長的艱難時期,但感謝造物主的陶造,帶我這先天的缺憾來到世界上,祂賜我樂天的性格,隨著缺憾化成為美,享受有限的,而化造無限的快樂! 因為我們要活,那就要活得精彩!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現在國家的貪腐問題越趨盛行,也越來越制度化,而權力也屢被濫用。要做到真正的改變,必然是困難重重。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央領導人能明白到,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不能單靠中央的講話和施壓就可以做到,也不是多立一兩條法律就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徹底發展全民監督,建立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