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選擇的選擇——當代中國的家庭困局

house-in-hand banner 2

幾日前在國內坐出租車,車裡正在播放近日的火爆新聞——房姐、房叔和房祖宗,  我這廂“激情澎湃”地批判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可那廂的的士司機似乎沒怎麼聽進去,他卻講起自己的發財夢:“我想去買彩票,中個500萬。”我聽到後覺得有些無奈,這個夢可能真的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可對無權無勢的底層人民而言,如果想要發財,也只能做這種夢吧。

當我試圖更深地去思考這種夢的前因後果時,司機打斷了我的思路:“我老婆不同意。”

“哦,為什麼呢?”

“我跟我老婆說:‘老婆,我去買彩票吧,等中了大獎,你就不用每日辛苦做散工了,我可以找個保姆每天給你做飯、洗衣’。”

“那挺好啊”,我笑著說,也漸漸明白了這個夢的前因。

“可我老婆不許,說‘如果找個年輕的保姆,說不定你就和她在一起了’。”

聽到這,我笑不出來了,心中泛起很複雜的感情,出於好意的夢卻在現實中結出了這樣的果。

司機沒察覺到我的複雜心情,繼續饒有興致地說:“我好幾個同行的老婆都和我老婆想的一樣,她們都不希望老公發財,覺得男人一有了錢就會變壞,包二奶、養小三是少不了的,與其如此,倒不如像如今這樣夫妻恩愛地過下去。”

“您老婆和她的朋友們還真有智慧的”,我欣然說道,然而話出了口,才發覺這裡不是智慧,而是困局中的無奈選擇。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降,經濟發展代替了政治運動,成為全體中國人為之奮鬥的目標。30年後,中國的經濟改革似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然而,從“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到“一切向錢看”,單向推動經濟發展的種種惡果也浮出水面,貧富懸殊、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產能過剩困擾著現今的國人。除了這些社會性的惡果,家庭性的惡果也應運而生,“沒錢就嚎叫,有錢就包二奶”成了中國特色,古人之“飽暖思淫欲”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證明,“錢”搖動了人內心的道德底線,男男女女在“錢”的權勢下變了形。

也許是現實的案例聽得太多、看得太多,最需要金錢的太太們斷然拒絕既有的生存循環,不以錢為生活的最大福祉,這比起許多仍是一心“向錢看”的人來說,可算為一種覺醒與智慧,與其渾渾噩噩地只賺錢而不想可能的後果,或者抱著僥倖心理希冀自己能躲過可能的惡果,倒不如斷然拒絕“錢”這個變量。

拒絕財富似乎能遏制包二奶、養小三,因為這些活動都需要以錢作為基礎,但如果我們再多問一句“沒有錢的人就規矩了嗎?”,我們便知司機老婆的做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周遭不管有錢與否層出不窮的婚外戀便證明了這一點,錢只是個催生劑,並不是“變節”的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人能否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信仰缺失,道德底線也就守不住了,沒有了信仰約束,的士司機美好的夢在現實中只會結出畸形的果,他老婆的智慧只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

楊硯

八十後,學術踏進門,心系象塔外,念念不忘詩詞,執迷契阔谈宴、呢喃與愜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