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港人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

HongKong-731212

我上次回顧基本法草擬的歷史,可以明顯看出基本法第45條內所列出的按民主程序提名的規定目的其實不是有意設多些關卡篩走有實力的候選人,而是當時希望給香港人一個定心丸,就是這個提名委員會不會胡亂而為,而是會按民主程序給我們真正的普選。

但非常不幸,日前中聯辦在網上發表了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先生與建制派議員會面時,有關2017年普選的講話,令我感到痛心和憂心。痛心的是,根據喬曉陽的講法,看出中央似乎沒有意思遵守承諾,給香港人真正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痛心的是,正如陳健民在報章上所說,中國大陸有毒奶粉、地溝油、假雞蛋,如果再給假普選香港人,全世界都會看不起中國。我愛我的國家,我真是不希望我們的國家會成為國際的笑柄。

令我憂心的是,根據喬曉陽所提及的普選框架,會比現時選舉委員會小圈子選舉特首更加倒退,結果是不單止篩走一些他們認為對抗中央的泛民候選人,亦會令不少真正有實力、有原則,但不懂玩政治的建制派中人對特首選舉望而卻步,或望門興歎。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喬曉陽強調提名委員會的提名是一個機構的提名,要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所謂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再讓香港市民投票選擇。換句話說,要成為真正的候選人就不能好像現在那樣只需拿到150個提名委員會的人提名。所以相對的難度會比現在更高。

在過去的特首選舉,范徐麗泰、葉劉淑儀都躍躍欲試,但連150個選舉委員的提名都沒有信心拿到。更枉論將來還要經過另一次的篩選,少數服從多數才可以出選。

即使現任特首梁振英,上次選舉時要所謂「揼石仔」才能拿到足夠的提名。若有少數服從多數的所謂民主程序篩選,在這種高度操控下,相信除了是那位中央一早屬意做特首的人,或加上些明顯地一定是陪跑的人士,才可以出選。

另外,當提名權是那樣重要的時候,而提名委員會又非常明顯是會由小圈子產生,將來引發的利益輸送、利益交換,只會變本加厲。

若根據喬曉陽先生的設計,我就寧願選擇不要虛偽地給香港人投票選舉,倒不如改變現有的制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可能還來得乾淨。

我另外亦憂心喬曉陽的講話會更加激發起香港市民對中央的反感,據我的觀察,絕大部份香港人都不認為應該選一個和中央對抗或中央不接受的人做特首。同樣地,他們亦不可以接受國家違背承諾,給我們一個假的普選。

我在最近一個講座,與大概50多位中學老師論到法治和法治教育,我的發言並沒有討論「佔領中環」這個行動。但到答問時,基本上整個答問環節都是被「佔領中環」這個題目所「佔領」。我很清楚向老師說,我相信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就「佔領中環」這個行動,在這個階段,我自己沒有任何的決定,亦不會作任何的表態,但我可以稍稍與他們討論當中有關的理念。

到最後我反問在座50多位老師,有誰支持或反對有關的行動,結果有八至九成的老師舉手表示支持,一個反對都沒有。我再問當中有誰是會積極考慮個人參與這個行動,結果大概有三份之一人舉手。

我個人其實是不希望見到「佔領中環」的行動真是需要實行。我亦很希望中央可以聽到香港市民的聲音,願意真正落實承諾,在2017年給我們一個真真正正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雖然好像現時種種跡象表示中央是不會讓步,但基督信仰卻給我仍然常存盼望。只要我們不放棄我們的原則,本著希望國家進步、希望國家有一日能發展真正的民主的愛國精神,繼續和平、理性、非暴力地爭取,我相信我們終有一日會成功。

筆錄:李天恩

張達明

張達明出生於香港,並於香港受教育。於1986年,他獲香港大學法律學士,並於翌年獲香港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畢業後投身法律服務,於1994年成為香港孖士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1996年底開始任教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至今。於過往全職執業期間,張達明的主要專業範疇包括建築物及城市規劃條例上訴,司法覆核,專業疏忽索償,建築物及建造訴訟,及一般銀行及商業訴訟。 張達明經常就法治及其他法律事宜接受傳媒訪問,亦曾以義務性質幫助多個刑事案件被告人,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臨床法律教育課程總監,亦參與下列公共服務: -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成員 - 上訴委員會(房屋)成員 -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成員 - 香港法律會公益法律服務委員會成員 - 香港防癌會義務秘書暨執行委員會委員 太太謝寶英2007年因為乳癌離世,育有一子一女。張達明曾於不同場合分享與太太共同面對癌症的經歷,及教養子女的心得,為2007年恩雨之聲「告別凡間」節目,2010年4月“父母成長路網誌”「巨變中的愛子歷程」(http://hk.myblog.yahoo.com/parentblog/article?mid=18149),2010年12月11日信報“政在生活”「再沒有為她流淚」,及 2012年12月18日爽人物:「怯場律師 無懼捍衞法治」(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18/18105967) 的專訪嘉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