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從上海飛往紐約,在北京轉機。在機場捷運站,一群中國人當著外國旅客的面,互相推擠、爭先恐後。
我是台灣人,在西方長大。台灣人從小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在台灣,「禮讓」是公民應有的美德。隨地吐痰、大聲喧嚷、爭先恐後,是卅年前台灣人的陋習,今日已頗為罕見。我半年前從英國搬到上海,對於當地許多陋習非常不適應。舉交通為例。交通混亂,是中國大陸城市的通病。混亂的交通,由不守交規的駕駛與行人引起。但不守秩序,只是病徵。病源在於自我中心:各人為圖一己之便而違規妨礙他人。過去半年,我試著適應這種環境,卻累積愈來愈多怒氣。
所以今次在北京機場排隊等車,當我站在最前排時,看到後到的人蜂擁而上,我便展開多年修習跆拳道所練就的下盤功夫,硬是用肩膀擋著想要插隊的人。過去,我會默默讓著這些人,不願跟他們相爭,免得失了自己的格調。但這次,我決定當仁不讓。於是,我第一個上了車,找到位子,坐了下來。
這時,一群六十多歲的大媽喧嚷著擠進車廂。其中幾位在我旁邊坐下,另幾位沒找到座位。我起先不想理她們,但我心裡不平安。我是台灣人:不懂得讓座給長者的年輕人,是台灣人的恥辱。我在英國受騎士文化的薰陶:車上有年長女人站著,年輕男人卻若無其事地坐著,在英國人眼中,不配被稱為男人。最重要的,我是基督徒:我若不讓位,不論如何都對不起基督徒的良心。於是我站了起來,將座位讓給大媽團。
奇妙的事發生了。那些大媽相互推讓,誰也不肯坐下,後來乾脆拉著其他乘客入座,但他們也不肯坐。結果,半車廂的人都開始相互禮讓。終於幾位大媽坐定了,她們卻感到不安,拉著其他乘客一起坐。於是,每個座位都擠了兩個人,大媽們也硬拉著我,坐在兩個肥碩的身軀中間。頓時,我覺得幾個月所累積的怒氣都消失了。這些人其實有可愛的一面,但在大陸城市爭先恐後的大環境中,每個人被迫用自我中心的方式生存,久而久之就成習慣了。
沒想到我稍不甘願的一個小動作,讓一群相互推擠的乘客感到慚愧,因而相互禮讓起來。這使我想起耶穌說的,神的國「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他的蔭下。」我也想起兒時故事:太陽與北風打賭,看誰能使地上那人脫掉外套。北風施展凜冽的攻勢,欲吹掉那人的外套,那人反而穿得更緊。太陽灑下溫暖的光,那人就自己脫掉外套了。在相互爭競的都市叢林中,我們該順應自我中心的法則以求生存,或者堅守內心良知,用捨己的精神來改變適者生存的都市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