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Humanities)本來應該是對人性(humanity)的探索,但很可惜的是,今天大學裡的人文教育往往只是把人功能化,大學生最重要是認識幾個字、懂一些工商管理、知道一點法律、再加上學會所謂critical thinking的技巧,便可以畢業上職場,加入生產線,獲僱主垂青。本來是講人性的人文教育,卻使人更非人化。
難怪今日人文的性不再是對人的性(human sexuality)的探索,性已經功能化和技術化,性對學生來說,除了性行為外,就沒有其他意義。
有一次,我和學生討論娛樂雜誌圖片是否過於暴露。儘管一些圖片令我感到尷尬,但驚訝的是,幾乎所有在場的女生都恬不為怪。「為什麼這些圖片不算暴露呢?」我好奇地問。「還有些少布呀!」一個女生說。「又沒有露點!」另一個表示。對學生來說,身體除了「點」外,就不再具其他意義。
或者學生有如此想法,也不能全怪他們,看看今天的性教育就明白了。今天的性教育是兩極化的:一邊是道德進路,另一邊則是生理進路。前者只強調道德底線,這樣不可,那樣又不行︰勿聽、勿視、勿言、勿行,完全不問底線的箇中精神和意義,結果任何道德界線也變成不合潮流的傳統,只是霸權文化的壓抑。後者視性為純粹生理的反應,人的性與動物的性無異,性教育就只是生理知識和性行為技術而已。所謂性教育的普及,即是處處避孕套,「要性,不要(搞出)命」。
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我們今天講性,只講「點」、性傾向、性知識,但「人」在哪裡?
我們說「暴露」,其實是指人的「身體」的裸露,原來今天的學生根本沒有身體的概念,只知道有沒有露點。「又沒有露點!」「還有些少布呀!」有了無花果樹的葉子,就不算暴露了?這是墮落後亞當夏娃的第一日。
我對學生說,如果沒有「身體」概念,如果「身體」並不具有任何特殊意義,「點」還有什麼意義?露「點」或不露「點」又有什麼分別呢?「點」一旦離開了「身體」,還能有什麼意義或震撼呢?露「點」之所以震撼,正因為「身體」完全沒有遮掩,正因為「人」全然赤裸。
人與身體是不能分割的,因此人的經驗也很恰當地稱為「體驗」。如果我們具「體」而深入地探討身體,包括身體的差異和身體之間的關係,我們才會看到性的整體的圖畫,包括男女身體的不同,男女之間性關係的相互互輔(sexual reciprocity and complementarity)、結合合一(sexual union and oneness)。
聖經敘事活生生地把這結合、合一刻劃出來。聖經描述上帝造人,祂只造一個人,再從那人身體取出一部份,用這部份造女人,帶她到那人面前,使男人女人可以結合成為一體(become one flesh)。性的結合因此不僅是彼此的相互喜歡而已,而是意識到男人不是獨立於女人的存在,女人也不是獨立於男人的存在。人有男有女,因此男女在身體上可以客觀地互輔和合一,可以結合「體」現完整的人性。
只有當我們這樣具「體」而深入地探討性的意義時,我們才可以明白婚姻是什麼,以至於人性是什麼,也能更清楚認識男女之間的親密身體關係和性行為,與男男之間,或女女之間的親密身體關係和性行為是有本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