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何物(三)︰問男女

Adam n Eve 700 x 200

在公共領域裡講同性戀,總是聽到平等、自由、選擇、多元,但很奇怪的是,很少人直接講性或具體的性關係,更甚少提及性的意義。但若我們不先探索性是什麼,以及性的意義是什麼,那怎知道我們所談的是什麼平等,什麼自由?又怎知道選擇和多元的意義在哪裡?

談論性,我們不能逃避性的意義問題。如果我們具體而深入地探討身體、男女、性別、性關係和行為、性的結合、合一和意義,我們就會看到一幅(相對於只講平等、自由等概念)很不同的圖畫,也會明白講性倫理究竟所謂何事。

wenxing03人有性別差異,有男有女,男人和女人顯然各自有不同的身體,男女差異本來就是真而且確的存在。但差異不一定就是分等級,也可以是真正的相互互輔,以致在差異中合而為一。男女各自的身體,本來就不是獨立於對方的存在︰如果沒有女人的身體,男人的身體就沒有獨特性、也沒有特殊意義﹔如果沒有男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也沒有獨特性或特殊意義。在基督教信仰中,男女原是為一,女人的身體從男人的身體分別而出,所以男女的身體結合是名符其實的「合而為一,成為一體」([they] shall become one flesh),因為有了男性女性的區別,才有男女的性結合和合一。

• 性是性別,有關男女身體的本質差異
因此一開始,我們必須堅持性是「性別」,是有關男女身體的本質差異。今天許多人講同性戀,但事實上,在同性之間,性的存在和意義就很模糊了。學術的「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並不研究性「別」,基本上是先假設性「別」根本不重要,總之男人如何,女人也必須如何﹔一旦「性」中有「別」,他們就認為應該剷平,結果連「性」也一併剷除掉。唯有在男女性別的大前提下,我們才會有性的互輔(complementarity)、結合(union)和合一(oneness)。這樣,性才有客觀的意義。

• 性是男女身體間濃烈而深層的親密關係
若我們以為性純粹是性器官的刺激,那我們與動物無異。人的性是人格之間(person-to-person)的契合。既然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身體、不同的性器官,那麼男女之間的親密身體關係和性行為,是與一位截然不同性別的他者進入濃烈而深層的親密關係(most intimate and intense relationship),這相對於男男之間/女女之間的親密身體關係和行為,顯然涉及不同的身體關係和行為,所涉及的生理、心理和人格關係(person-to-person relation)也顯然不同,因此不能混為一談。

正如自慰和男女之間的性行為在本質上有不同,一個是自我關係,另一是與一位截然不同性別的他者進入親密關係,同樣地,同性親密身體關係和行為,實質上是一個沒有性別關係的關係,與異性親密身體關係和性行為顯然有本質差異,除非我們可以將人格之間的濃烈而深層親密關係約化為純粹性器官的刺激。

• 性是男女身體的孕育、再生和增延
男女的性關係在本質上是生養眾多的(be fruitful, and multiply),是身體的孕育,身體的再生(從基因學來看)和身體的增延(生生不息,身身相傳)。這也是男人女人作為反映創造主形象的被造物,參與上帝的創造(co-creation),因此生育也稱為procreation。而明顯的,同性關係本質上與身體孕育、再生和增延完全無關。

• 性是男女關係在歷史中的永久延續
男女性關係本質上是長久的。聖經所說的「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不僅是指男女婚姻的一生一世的結聯,更可以指男女婚姻所產生的新家系或姓系 (family line)在歷史中開枝散葉、綿綿不息的延續。因著身體的孕育、再生和增延,男女性關係本質上並不止於這兩人之間的一生一世,而是在歷史中生養眾多、延綿不斷的延續。而同性關係,即使一生一世,也只止於此,所以從歷史的長遠視角來看,同性關係本質上仍是短暫的。

• 性是一男一女的忠貞關係和行為
男女的身體以至於生命彼此之間可以呈現一種相互互輔關係(reciprocity and complementarity)。這樣看來,性顯然不僅是男女關係,而且必須是一男一女的關係。這「一男一女」關係不能再延伸,因為如果在這「一男一女」關係中再置放多一個男或一個女,整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互輔關係就即刻被破壞了。

但同性關係卻不然。同性關係本質上不是一對一,而是容許多伴侶,因為即使在「一男一男」關係中再置放多一個或兩個男性,仍然不影響整體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reciprocity)。不少人強調同性關係和同性婚姻可以是一對一的忠貞,這當然可以是事實,但問題是,這無疑是以異性關係範式(paradigm)來理解同性關係。如果性與性別差異無關,就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同性關係和婚姻必須一對一。既然沒有數目的限制,那婚姻、忠貞在同性關係中還有什麼意義呢?

綜合來說,性是性別,有關兩性的身體差異,是兩性身體間濃烈而深層的親密關係,是身體的孕育、再生和增延,是在歷史中的永久延續,是一夫一妻之間的忠貞關係和行為。而同性關係則全盤否定這些意義。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道德倫理永遠只是結論,而不是起點。我們若從性別、身體、性關係和行為的意義去探索性是何物,就不難看到傳統性倫理背後的精神和智慧。道德保守派傾向把道德底線說成是不證自明的原理,結果只會模糊了性的真和美,並扼殺性的意義,也容易給人道德霸權的誤解,難怪自由派不屑地一口否定這些道德底線。因此,性的整全教育必須回到哲學和神學中探討性的意義。

「問世間,性是何物」。在一個性觀念翻天覆地的一代中,這確是最迫切的問題。

 

 

江丕盛

學者,積極推動信仰在公共領域發聲,並參與跨學科、跨文化和跨宗教之間的對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