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父親消失的社會。一位名校教授的父親和在外企作高管的妻子,跟我分享,他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他們忙於自己的學位和事業,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裡3年,造成難以彌補的親情隔閡。如果有機會重來,他們一定選擇生命之道。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我個人最珍惜的體驗來自與2歲兒子的朝夕相處。每一次換尿布、刷奶瓶,每一次孩子生病夜裡哭鬧,讓我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成長無法一蹴而就。
哭有時,笑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如果每個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都親身養育過孩子,他們才能體會對生命應有的耐心、對缺陷的接納、對挫折的忍耐。
一個好父親必須成為家人的支柱,遮蓋妻子與孩子的軟弱,在需要付出時為家人舍己;需要充滿的智慧的用恩典與真理來愛與管教孩子,在孩子5歲前,犧牲一定的工作時間陪伴他建立安全感,幫助孩子勇於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在這樣的父親身邊,子女不害怕犯錯,即使孩子誤入歧途,他/她永遠都可以回家,靠在父親身上,得到安慰鼓勵……
在這個父親消失的社會,我們從未在情緒上被撫慰、在缺點上被接納、在精神上被引領,因此當我們進入社會後,在面對權威和同儕時,我們過於輕率地讓渡自己的獨立人格以獲得融入和認可。
當壓力襲來,我們象霜打的秧苗大面積的撲倒,因為只有足夠的愛才能站立得住,但現實是很少有人在家庭裡享受過足以令我們勇敢的愛。
每個人的成長中難免有傷痛,最好的父親或領袖是醫治者。上帝是最完美的父親。無條件的接納,在真理中又有恩典,在陪伴與帶領中醫治,引導我們人格走向成熟。
無論我們多麼悖逆,多麼剛硬,上帝的愛是恒久忍耐,不使用統管宇宙的權能轄制我們,剝奪我們的自由意志,用律法指摘我們的一切不是,而是愛到破碎自己,只等浪子回頭,悔改的那一天,在恩典的沐浴中主動去擁抱真理,並且為罪為義自己責備自己。
因為上帝的愛,使我的心經歷破碎得自由,使曾恐懼要孩子的我,有信心可以面對愛和管教孩子的難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挑戰。
我知道,當我的愛枯竭,愛不起來時,可以向他禱告,哭泣,支取源源不斷的屬天之愛。只要我願意靠近他,他就靠近我,人間沒有一份愛向他一樣愛我,並且愛我到底。
孩子是一面鏡子,在這個與自己最相似的小生命身上,照出我自己性格中的弱點,我曾將它們推脫給環境;我才驚訝地意識到,自己作兒子時那麼悖逆,我真正認清自己、接納自己,才能從內心接納我的孩子。
我一直含怨歸咎的父親對待我的方式,原來也是可以被我饒恕的,因為我自己很多時候也是如此對待我的孩子。
當父親接受基督信仰後,我主動在每週一次的電話裡為他的需要禱告後,當我聽到他跟著的禱告中為當年不當的管教認錯時,我放下電話哭了。沒有上帝的幫助,我們都註定是不完美的父親。
在照顧兒子體驗到的一次次軟弱、失敗、痛悔和無法對付自己的慣性的沮喪中,我更清晰地領會,原來上帝給我的最確定的無人替代無法逃避的呼召是,是要成為一個好父親和好丈夫。如今,我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