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飲湯,我一家人也都愛飲湯。
小時候,媽媽也經常煲蓮藕湯、西洋菜湯、冬菇雞湯,有時也會煮像紫菜湯、魚丸湯、魚片湯較清淡的湯,其中魚頭白菜豆卜湯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那應是媽媽自創的家常菜,因為我從未在其他地方飲過這湯。
結婚以後,我也經常煲湯、煮湯,在香港住了七年,飲湯早已成為我的習慣,家中的晚餐幾乎天天都有湯。孩子從小在家受的熏陶,也很愛飲湯,她在澳洲求學的第一年住在宿舍,超想念的就是家裡的湯。
中國人的飲食與其他民族的飲食相比之下,湯的種類繁多,煮法也不同,有煲湯、燉湯、滾湯。湯不只是餐桌上的其中一樣食物,經常飲用還可養生、養顏。不論是新鮮的食材,還是滋補的藥材,都可成為煮湯的好材料。中國人的湯可以配飯,也可以煮成湯麵。
在天氣寒冷的季節,飲一碗熱騰騰的湯,或是吃一碗熱湯麵,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記得在英國生活的那幾年,只要天氣轉冷,我們一家人最想吃的就是加上大蒜和胡椒粒烹煮,吃起來又熱又辣的新加坡肉骨茶。那種飲湯的滋味和滿足感,有如雪中送炭的那般溫暖。
今年七月,我來到澳洲,先是到帕斯看女兒,每當在寒冷冬天的街上她問我要吃什麼時,我總答她:
“一碗湯麵。”
七月中旬,我隨外子來到墨爾本渡安息年假,寒冷的天氣令我想念的還是家裡的湯。我們寄住在友人家,家中女主人最擅長的是烹煮各國各式各樣的菜餚,雖然我們嚐過她煮的西式粟米湯和金瓜湯十分美味,可是,我想念的還是家裡烹煮的中式湯。男主人幾天前警告我們,叫我們千萬別到外面飲湯,因為近來有些喪失天良的人,用了一些有害的物質煮湯,可以令湯色看起來很可口,喝起來很美味。我心中一陣失望,看來,我們到外頭去飲湯的計劃也要泡湯了。
在我們家,湯只不過是家常便飯,可是到了西方人的世界,飲湯卻成為了我的難題。雖然到國外生活一定有所適應,飲食習慣的不同總是免不了,可是,天天在跟寒冷天氣搏鬥,進餐時又無法飲一碗熱湯時,心中總免不了有一種將就過日子的可惜。於是,那天在超市見到現成的有機湯包,熱了就能喝,我就買了兩包,說明是有機食品,應該錯不了。就這樣吧,既來之,則安之。
出來的這一趟,還有幾個月時間,要欣賞的風景、要看的風土人情、要適應的天氣、要改變的生活習慣、要認識的新朋友、要在異地學習的新事物、要跨越的藩籬……,都在等待着我們,雖然感到有點費勁,畢竟,我們已經不再年輕。不過,我們所經過的人生歲月,增加了我們對四周有多一些欣賞,對不同有多一份接納,對費勁的事有多一點毅力,對無法達致的慾望,可以試著將就過日子。就讓這幾個月的時光,給我們的人生增加一些韌度,讓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生活過的經歷,成為我們的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