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探尋(三):文化寶庫的Christ Church

Christ Church - 4

牛津眾學院,最廣為人知者當數基督堂(Christ Church)。雖是學院,但其名稱後不加「College」,因基督堂同時是聖公會牛津教區的法政教堂(Canon Cathedral)。雄偉建築令人肅然起敬,每日吸引數百名遊客,是遊覽牛津必訪之處。最為遊客津津樂道者,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與電影《哈利波特》。前者作者Lewis Carroll 是Christ Church校友,並在此任教,是知名的數學家、聖公會牧師;《哈利波特》在此取景,用餐大廳是波特迷不容錯過的。

大眾文化外,Christ Church對歷代英國與國際政治影響深遠,培育了13任英國首相(牛津總數的一半;只比劍橋總數少2任),及美國、加拿大、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多國政要與元首。科學家胡克(Robert Hooke)是Christ Church校友;愛因斯坦也曾獲獎學金在此進修五年。基督教循道會創始人衛斯理兄弟,都是Christ Church校友。

Christ Church名人如天上繁星,但對近代史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洛克在Christ Church求學期間,院長兼大學副校長是偉大的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John Owen)。洛克早期受清教徒影響,篤信加爾文主義,但晚年因豐富的創意,令許多人懷疑他接受了異端。不論如何,他畢生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其中沒有任何違背理性之處,儘管他許多論點與聖經相違。

洛克的哲學,對近現代科學、政治、法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科學方面,他繼承了培根(Francis Bacon)的歸納法,創立英倫經驗論學派,奠定了現代科學方法的基礎,並啟發比他小十歲的牛頓。許多人認為洛克的經驗論造就了自然主義(宇宙自然運轉,並非上帝之手所推動),但其實洛克與培根一樣,在加爾文主義影響下,堅信上帝造物並賦予宇宙自然規律,因人類可藉經驗歸納來探究受造宇宙。有趣的是,牛頓晚年曾與洛克通信,探討的並非科學或哲學,而是神學──當時兩人都對三一神論抱有疑問。美國開國之父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曾說,培根、洛克、牛頓,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個人。[1]

政法方面,洛克啟發了美國立國精神。美國獨立宣言最為人知的一句話,就是出自洛克:「我們相信以下真理不證自明:人人受造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洛克主張教會與政權分離,提倡宗教容忍,但堅決反對無神論及現今所理解的「政教分離」:他認為除宗教化的政權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包括人權遭到踐踏。人權法之外,洛克對於財產權的論述,也奠定了英美兩大法系財產法的基礎。

作為哲學家,洛克在哲學史上當然佔有一席之地。他的經驗論由休膜(David Hume)繼承,予德國理性論當頭棒喝,將康德從睡夢中敲醒,開啟了近代哲學最重要的一頁。然而,洛克最直接的貢獻,還是在科學、法政領域。一方面,他的哲學論述體現深刻信仰;但同時,他許多論點與信仰相違,助長了啟蒙運動以人為本、對上帝存而不論的精神,使他最反對的無神論及除宗教化社會在西方日益增長。

可惜,Christ Church遊覽指南幾乎不提洛克。為了吸引遊客,Christ Church選擇主打《愛麗絲》與《哈利波特》。《愛麗絲》固是文學經典,但Christ Church對人類歷史影響之深遠,絕不止於《哈利波特》。若參觀Christ Church只為《哈利波特》,就錯失親歷其境追憶歷史的良機了。

 

 

 

 

 

 

 

註釋:
[1]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loc.gov/exhibits/treasures/trm033.html
图片说明(由上至下):
1. 湯姆鐘塔:Christ Church正門上方的鐘塔,建於1681-82,以其內的大湯姆鐘(Great Tom)命名,是牛津最響亮的鐘,重達6.25噸。與Magdalen鐘塔齊名,是牛津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2. 遙望基督堂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這是聖公會牛津教區的法政教堂。
3. John Locke
4. Alice’s Day:《愛麗絲夢遊仙境》對英國人意義不凡,每年牛津都會舉辦「愛麗絲日」,慶祝這部名著的誕生。作者Lewis Caroll 儼然已成為 Christ Church的招牌。
5. 圖為愛麗絲日展出的手稿,出自偉大的西班牙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其超寫實的手法與Caroll奇幻荒誕的想像力不謀而合。

 

 

曾劭愷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研修碩士;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碩士;維真學院道學碩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理學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