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生,就愛他們到底

banner01

 

雖然,教改風潮席捲全球,弄得老師身心疲累。在人口銳減,教育當局規劃失當的危機下,老師教席難保,人心惶惶。然而,近日仍有振奮人心的教師新聞,讓我們看見教育的可貴。

香港有曾燕虹老師為了指引迷途的學生,不惜重拾放下十年的教鞭,重新投入課室,在百忙的教學生活中,輔導學生改過遷善。她不辭勞苦放下固有的教學策略,藉著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為了勉勵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她毅然決定攀登高達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她將生命的真諦付諸行動,讓學生實證地明白: 只要有理想,甚麼困難皆可克服 (香港經濟日報,2014) 。當下,曾老師在雪崩後仍留待當地伺機而動,我們深願她能平安回來。

可惜,人世間的平安並非必然!南韓船難中奮勇救人而壯烈犧牲的老師令人神傷,但也教我們肅然起敬。有獲救學生表示老師南韻哲留在船上派發救生衣予學生而最終遇害。又有老師崔惠貞堅持守在學生後面而喪生怒海 (三立新聞網,2014) 。新聞畫面不時傳來家長力竭聲嘶的呼號已令人熱淚凝眶,再驚悉負責籌劃這次畢業旅行的姜姓副校長內咎自殺身亡以陪伴葬身怒海的學生更令人心酸不已。人禍可恨,然人間有愛。除了老師之外,部份緊守崗位的船員奉獻自己生命以拯救學生,這份對學生 / 乘客的奉獻,就體現出人世間最偉大的犧性之愛。在他們的生命中,我們看到捨己為人的道德情操,節義千秋,耀眼奪目。

奉獻自己生命的南韓老師再一次提醒我們:教育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召命,是一份承擔,與一份奉獻,更是一份道德的抱擁。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間,有教師范美忠在地震一刻撇棄學生而自行逃跑,雖然他的學生全部安然無恙,然范先生在事後卻撰文表示他只會為女兒犧牲,即使母親也不會管的 (維基,2014) 。范先生認為教師的工作只在教導,教師不是聖人,不會也不必為學生 (他還說母親) 犧牲。他的言論一出,引來無數的爭辯與指罵。范先生的言論與世人對老師的期望有著鉅大的落差。無疑老師不是聖人,但是道德並不是兩個極端。道德是一個光譜,我們還未成聖,不等於只停留在法規上的基本要求,我們彷彿如朝聖者般,一步一步向著仁義而行,既要堅守教學的職責,更要愛護、保護學生,在生命修養的步伐中,履行教育最高的理想: 愛我們的學生! 從奉獻與犧牲中愛護我們成績好 / 壞; 行為端正 / 偏差的學生。因為教育是一個召命、承擔、道德。

夫子耶穌曾說: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聖經.約翰福音》10:11)捨命的愛是人世間至高的愛。南韓船難的老師,我們向您們致敬,願你們安息。道德是光譜,犧牲生命固然耀眼千載,為學生犧牲自己的時間與心血的曾燕虹老師也是我們當效法的榜樣。《聖經.約翰福音》13:1載:耶穌知道自己將要離世,祂愛門徒並且愛他們到底 (full extent of his love, NIV)。讓我們在承擔老師的召命時,愛我們的學生,讓他們看到人間有愛。

 

參考資料:
香港經濟日報 (2014)。《老師誓登珠峰 激發學生追夢 借貸40萬下月成行 冀成登峰第一港女》。檢自: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5fcd86d-ca6b-4dbe-8025-3689b9a49385-114903?source=print&printable=true 。
三立新聞網 (2014) 。《最悲痛畢旅!南韓船難學生 淚送老師最後一程》。檢自:
http://www.setnews.net/News.aspx?PageGroupID=5&NewsID=20632
維基百科 (2014) 。《范美忠事件》。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C%83%E7%BE%8E%E5%BF%A0%E4%BA%8B%E4%BB%B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