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宗方濟各再次打破梵蒂岡傳統,在信眾面前首次公開告解(confession)。當日(3月28日)教宗在聖彼得大教堂主持一個懺悔禮儀(penitential liturgy),當司禮神父引領教宗到告解室接受信眾告解時,他突然走到另一個已有神父在內的告解室前跪下告解,並接受神父向他宣告赦佑(absolution)。[1] 教宗今次突破傳統,並非為標奇立異,他在當日的講道中明言,上帝並不只在大齋期(Lent)內呼召人悔改,悔改是基督徒每天都要經歷的事。
教宗當眾告解是否有助他改革羅馬大公教會尚是未知之數,但他的言行卻突顯了基督宗教裡一個極重要的信念——教會是罪人的團契,無論是個別信徒、教牧或整個教會,都伏在上帝的審判之下,唯獨靠祂的救贖才得著新生。無論教會的組織有多完備,財產有多豐富,規模有多龐大,人的救贖和盼望仍然只基於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和恩典。因此,教會本身並非審判者,教宗自己更非上帝恩典的最高代理人。教宗的公開告解,正是向眾人表明,他要自己先作榜樣,在基督帶領下與整個教會邁向更真更深的悔改。
自上任以來,教宗方濟各不斷嘗試突破傳統中教宗那種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形像,這些突破相信並非表面的親民形象或公關手段,而是教宗深明,教會若要在現今世代宣揚悔改的信息,那教會必須先自己悔改,而身為羅馬大公教會之首,教宗把自己置於需要悔改的前列!
悔改,必須先從自身開始,然後及於體制。悔改的起點,就是看到人是多麼容易自以為義,多麼容易以為已經擁有真理,甚至自視為真理的代理人。悔改,就是接受那超越者在耶穌基督裡給人的啟示,也讓自己的生命每天向這神聖的啟示赤露敞開。
其實,教宗所行的,不正是效法耶穌基督嗎?耶穌傳道始於祂在約旦河受洗之時。施洗約翰傳的是悔改的洗禮,向人宣告天國將臨,而人必須以悔改的心和行為去迎接。耶穌既為上帝的兒子,本身無罪,絕無悔改的需要,但因救贖原故,甘願成為一個真實的人,甘願在上帝面前作罪人角色,讓人的苦罪都落在他身上。他對罪人認同的最終體現當然是他在十架上的犧牲,但其實早在受洗之時,他已站在我們當中,以人的身份,向上帝叫人悔改的宣告說「是」,而向人的叛逆說「不」。耶穌把自己完全倒空,把原該獻給上帝的順服歸給上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上帝把他升為至高!
基督宗教是一個悔改的宗教,它不但強調人須要向上帝悔改,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宣告,人的悔改並與上帝復和其實已在基督裡成為事實,而且唯有藉著基督——這個首先完全順服上帝,自身不需悔改卻又向上帝悔改的人,人才能真正與上帝和好。教會在宣告悔改信息之時,並不處於超然地位去審判其他人或其他宗教,教會宣告的其實是上帝對所有人和所有宗教(包括基督宗教)的審判、赦免和救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告解中說了甚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或許新一輪的教會改革和復興,在他下跪告解那刻已悄然開展![2]
註釋:
[1] “Pope Francis surprises aide by going to Confession in public” (28 March 2014),http://www.catholicherald.co.uk/news/2014/03/28/francis-surprises-aides-by-going-to-confession-in-public/
[2] 配合教宗當天主持的懺悔禮儀,羅馬大公教會全球教省轄下至少一個教區連續開放24小時,讓人進內告解,經歷上主憐憫和赦免大能。當夜全球不同教區內的信徒在街上邀請途人到教堂內禱告、告解或跟神父傾談。是次活動是梵蒂岡推行的福音運動的其中之一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