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黑暗時代 (上)

banner01

 

最近網上youtube播放的一齣短片「一生只想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在短短兩週的時間,點擊率已逾一百五十萬,這齣短片拍攝手法清新直徑,內容大意是年青男主角過去交往的女友們,在約會中必然期待出入相對昂貴的食肆,並要求男方付費,最後他卻遇上一個女孩子,竟拉他進入廉價的麥當奴快餐店,更主動付款結賬,男的為這女孩子的舉措感動落淚,最終短片以男的判語「娶得過」作結。這齣短片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吸引那麼多的人觀賞, 自有其成功之處,但似乎片中核心的訊息﹣尋找一個願意與自己同甘共戚的另一半,才是引發觀眾共鳴的主因。片中的女孩子在交往中對物質簡單的要求,引來不少人的希冀遐想,這也反證現實生活中大部份人迥然不同的境況。

實在地說,我為短片中這種戀愛價值觀得到如此大的迴響感到詫異。我人生中參加教堂舉行的婚禮,庶幾近百,在牧師主禮的環節,都必然要求一對新人說出類近以下的誓詞:「我願娶/嫁你某某為妻/為夫,一生愛你、安慰你、尊重你、保護你, 在以後的日子,無論你富有貧窮、疾病健康、順境逆境,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直到上帝讓死亡將我們分離。」現實中基督徒的婚姻,也許不一定比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更成功,但婚禮的誓詞,作為一種莊嚴的承諾, 切實地表達基督信仰對戀愛的遠象﹣戀愛是生死相許的事情,它不為此世嬗變的境遇而有所盈縮。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有相類的表達,詩經中邶風是如此謳歌婚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對而言,找一個肯與自己上麥當奴快餐店的另一半,頂多是勉強企及東西方傳統戀愛觀中童蒙小學的程度,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這卻上昇為眾人悠然神往的瑟弄琴調之境。我們所身處現代的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還是不斷地墮落下去?

香港近期的這小小逸事,讓我想起當代倫理哲學巨擘麥金泰爾(Alasdair MacIntyre)的傳世作品《德性之後》(After Virtue) 一書中的結語,對當代世界有著極其震撼的描述:「新的黑暗時代已悄然來臨」。麥金泰爾遙指公元後五世紀羅馬帝國的衰亡,觸發其後長達五世紀之久西方文化的崩潰,以此比附我們當代的處境。然而,麥金泰爾卻也指出古今的別異,「這一次,野蠻人不是遠在邊界上伺機進犯;他們已經統治了我們很長時間,而我們對這一點缺乏意識,恰恰是我們陷入困境的部份原因。」麥金泰爾的判語,基本上對應著二十世紀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Nicholas Berdyaev)對西方文化的剖析,別爾嘉耶夫認為,基督教最大的貢獻,是將人從低下的自然本性及外在的必然性中解放出來,以靈性駕馭人的慾念,使其成為靈性的個體;但自從啟蒙運動以來,特別是十九世紀以後世俗的人文主義烈燄熾張,以科技掌控自然以使人的慾望得到最大的滿足,這對自然的戕賊自不待言,而這種人文主義將人視為自然慾望的奴隸,將人有上帝的形象貶抑為人不過是禽獸的形象,毀掉人靈性的向度,當人喪失其超越的視野,人亦只不過是自然中的一環,其創造力亦會漸次的枯竭,最終必然促成現代文明的消亡。再者,當人藉理性的力量圖駕馭自然以逞慾時,卻反為她所創設的科技及社會系統所宰制,人也成為現代科技的奴隸,在別爾嘉耶夫看來,這正是人文主義為現代社會帶來深邃危機的原因。

(待續)

 

 

伍偉亨

受業於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及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系,研究的關注主要在於現代基督教信仰的靈性探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