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Erwiana事件:不要只作旁觀者

banner01

 

Erwiana 的事件肯定不是一個個別事件,但多日來看到傳媒以及Facebook 的分享,都一面倒把指責指向該名僱主。無可否認該僱主有無可推諉的責任,但作為香港人的一份子,我們亦不能只站在道德高地而不反思我們自己的責任。

作為一個所謂世界最自由經濟的經濟體系,不代表人都擁有相同的自由。我們所享有的自由都受著我們的社會地位及經濟狀況所影響,本地的貧窮人如是,離鄉別井的外傭更甚。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亦間接地製造一個令她們處於極度缺乏議價能力的環境。我們不要陷入一個資本主義的謊言中,以為一切自願的行為就等於合理。無疑我們沒有強迫她們來港工作,但我們不能忘記她們的確處於一個幾乎沒有議價能力的境地,而我們是處於權力上較大的一方。我們所定的僱傭協議基本上都是對我們較有利的,加上中介公司從中取利的不同措施,更把她們放進一個極不公平的處境。在家中工作很多都沒有一個合理的工作時間,我們都以為她們應該是隨傳隨到的,她們都肩負了家中一切厭惡的工作。她們基本上很難推卻我們要求她們做的工作,更不要說她們可以對僱主作出合理的投訴。Erwiana的例子告訴我們,中介公司所收取的不合理費用更令她們基本上只能啞忍被持續的虐待,唯恐在第一年失去工作。Erwiana 事件不是一個個別的事,與我們的制度不無關係。

另外,想深一層,我們對她們的態度是否存在偏見呢?我們把她們視作一個廉價勞工,還是把她們視為一個家庭的幫手?事實上,外傭對香港的家庭以及整體經濟都帶來很多的貢獻,但我們普遍地、沒有合理地尊重她們對我們作出的貢獻。把她們視作一個廉價勞工的這種集體靈性,是今日很多家傭在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對待甚至虐待的主要原因,所以Erwiana的事件絕對不是一個單一問題,而是一個與我們集體的態度有關的。

我們不要把Erwiana的事件視作一個個別事件,更不要把手單單指向那僱主。我們必須透過這事件來作一個自省,事實上,我們的價值觀都著受社會的價值所影響,但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須常常緊記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同時,我們是否在作拿起石頭的那些群眾呢?

 

 

葉漢浩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新約研究。從事中學教育工作13年,先後於港大修畢經濟學學士及碩士課程、教育文憑、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及道學碩士。2009年與新福同工合作創立關懷貧窮學校並擔任創校義務校長,在中學、教會及私人機構推動關懷貧窮課程,建立長遠關懷貧窮價值。同時亦常到不同教會及學校分享講座,以推動關懷文化及反思在資本主義下,基督徒及教師的時代使命。已婚,育有兩個人見人愛的仔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