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

banner01

靜坐桌面,驀然回首。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風潮似乎已經平靜下來,十年的教育留下的當然有很多值得稱道的方案,但不能忽略的是這十年以來教師疲於奔命,忙碌彷彿成為我們生活與生命的全部。

自從教育統籌委員會 (1996) 所提出的語文基準問題,教育統籌委員會 (1997) 強調的質素保證機制、教育改革藍圖,課程發展議會 (2001) 所領導的課程改革,使教育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革。回憶所及,語文基準試的爭議聲音仍迴盪腦海,質素保證下自評與外評的壓力仍是學校的夢魘。三三四新學制,四個關鍵項目,語文微調政策不斷纏繞學校。教改下課室內學習差異的鉅大成為教師最頭痛的問題。各科臃腫的課程內容成為師生愈來愈不能勝任的任務。更遑論校本評核、全方位學習、境外學習,課外活動……。

香港教育人員協會 (2010) 調查教師工作時發現:香港教師職務平均負擔80項工作 (問卷共列了248項工作) ;中小學教師平均每人承擔80.3項;四成以上教師 (44%) 承擔80項以上;更有約四分一 (23%) 的教師,工作項目達100項以上。這些工作有1/3是在教改後出現的。黎國燦 (2011) 調查教師工作時間發現:教師須長時間工作。在調查前的一星期,超過57%教師表示每週 (包括星期六、日) 工作 (連進修) 平均時數逾 61 小時,而27%小學及25%中學教師更須工作71 小時或以上。研究同時採用「教師工作量日誌調查」法,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平均每上課日工作9.8 小時 (不包括小息、午膳時間) 。星期六及日則須工作9-10 小時。

疲乏的身軀
工作量繁重與工作時數漫長令教師身體不勝負荷,校內病假率不斷增力。在學校愈是有心的教師,其耗盡更快; 愈是關注學生學業身心發展的教師,其身體更見衰敗。我城是否希望下一代在一群苦口苦面,滿臉病容的教師前接受教育?

枯竭的心靈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2004) 的調查發現,19.7%和13.8%受訪教師分別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和經常焦慮症。8.3%受訪教師可能同時患上抑鬱症和經常焦慮症。讀者若認研究數據過於冷漠,不妨看看一宗令人心酸的新聞以舉出教師心靈之痛苦。2013年10月,有在藍田新入職的葉姓教師在抵受不了壓力下於校園跳樓輕生,他的學生在面書留言說: 「Yip Sir好畀心機教書,又印私人Notes畀我哋,一個好老師就咁走咗,又少一個!」隨隨便便上課的教師學會了養生之道,壓力當然可得紓緩,然而那些固執又著緊的教師卻容易陷入無盡的心靈深谷而不能自拔。

容我斷章取義地截取一節經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聖經.詩篇》46:10) 。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讓我們疲累與枯竭的身心得到平靜 (be still, NIV版本) 。上帝祝福星期六為安息日,不正是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嗎? 懇請那些堅守崗位的教育同工,請以身心為念,讓我們在平靜下得到休息,以便迎接前面更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
教育統籌委員會 (1996) 。《教育統籌委員會  第六號報告書》。香港: 政府印務局。
教育統籌委員會 (1997) 。《教育統籌委員會  第七號報告書》。香港: 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 (2001) 。《學習學習 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 香港印務局。
香港教育人員協會 (2010) 。「教師工作調查」。檢自:
http://www.hkptu.org/ptunews/582/m01a.htm
黎國燦等 (2011) 。《中小學教師工作量調查報告》。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
香港健康教育中心 (2004) 。《教師壓力與情緒病調查》。檢自:
http://www.hmdc.med.cuhk.edu.hk/report/report19.html
雅虎新聞 (2013.10.24) 〈新入職教師校園跳樓亡〉。檢自: http://hk.news.yahoo.com/%E6%96%B0%E5%85%A5%E8%81%B7%E6%95%99%E5%B8%AB%E6%A0%A1%E5%9C%92%E8%B7%B3%E6%A8%93%E4%BA%A1-225019499.html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