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謂何——《如此長江》(一)

banner05

 

二零一四年一月七日晚上,看了香港話劇團的《如此長江》── 很久沒有看過這麼有功力的話劇!陳尹瑩博士的編寫導,好厲害!一眾老戲骨如高瀚文(飾演宋查理/教準)、雷思蘭(飾演宋靄齡)、區嘉雯(飾演宋夫人倪桂珍)與新手上場的葉璇(飾演宋美齡)在台上互相輝映,前者演技抑揚有度,後者氣質泱然。

兩個多小時的舞台空間,具體呈現了宋氏家族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宋家三姊妹靄齡、慶齡、美齡與他們的男人──分別是山西大富戶孔子後人孔祥熙、革命先驅孫中山(孫逸仙),和早年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的軍官蔣介石(蔣中正),他們之間的愛情、親情、理想、結盟與分裂,儼然連繫著中國由民國初期到抗戰時期的命途,由孫中山革命起義,二戰時列強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到國民黨統帥蔣介石敗走台灣,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長江,如斯沉重。

這戲劇不單單是有關宋氏家族或中國近代史,也是關於追尋夢想的。

「人的痛苦莫過於被自己的夢想出賣……」 由劇院到回家的路上,此劇目的英文名稱“By Dreams Betrayed”不斷在腦海中迴響,至今依然震撼。

此劇分三幕,分別是「父親的遺志」,「為王國包裝」及「蹺蹺板上下不來」。從三姊妹的童年成長,與父母親書信溝通中突顯她們個性的陶造;他們先後遇上生命中的男人,互相倚賴扶持下組織革命事業,直到建國夢想的破滅。

回家後翻閱《如此長江》的場刊和劇本,細味劇中對話,回顧中國近百年歷史難免顯得激動。沉澱過後,深盼那澎湃的思緒,可以燃燒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轉化為生命的動力,否則難以前行。

icon01
宋氏一家

我驚嘆宋家中西合璧的優良傳統和教育,也讚嘆宋查理的生命,是那麼貫徹始終地追隨夢想,更甚的是他到底怎能教出三個跟他一樣決意委身建立新中國的女兒呢!高瀚文把宋查理活現於舞台上,一個敬虔開明的基督徒,由美國傳教士塑造他成為牧師,送他回中國教化老百姓,傳揚福音,期望把教會發揚光大;宋查理更運用才智努力創富,全力在孫中山背後支援他的革命事業。

選上葉璇飾演宋美齡一角,也是很有趣的結合。場刊說道葉璇同是幼年留學美國,13歲開始在美獨立生活。憑優秀成績,以全額奬學金就讀政治系,而入讀的正是宋美齡、希拉莉、冰心等傑出女性曾就讀的威爾斯利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此學院位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創立於1836年,創校目的是要讓女性接受與男性同等的教育機會,是當時第一所向女子頒發學位的高等學府。學院超前的洞見,塑造一個又一個獨立自主女性的命運。人的生命總會在歷史路程上與不同人物隔空相遇,葉璇站在臺上所流露出來的優越與驕矜,以至於站在蹺蹺板般的高階,受著萬人景仰後的落寞情懷,都自然地讓觀眾投入宋美齡的生命。

劇中多段對白直打進我的心坎,可能是無人願聽的赤祼真相,是沒有出路的舛途宿命,是無情冷酷的人生問號,其中幾幕尤其深刻。

第一幕第三場,是慶齡與美齡在美國留學時寫家書的一段對話。兩姊妹在爭論什麼是濟貧。出錢出力購買營養食物,放在窮人家門前,對美齡來說,巳是一件美事;但對慶齡來說,美齡連一眼也沒有與那家人接觸,沒真正關心過他們,認為美齡只是借窮人來做善事,滿足自己。

多少時候,我們的善心是真的純粹行善?我們的付出,有沒有丁點想自己站在道德高地?有沒有想從中獲得名或利?到底有多少人在行善或行義的過程中,能保持完全純淨的動機?
若然赤祼地審問自己,儘管沒有名利的牽引,我們所謂的憐憫心、正義感,會否出於在世界貧富不均下自己身為幸福少數的內疚感,或是自我對理想國度的追求?或多或少,總有一點平衡心理或博取掌聲讚美的渴望。早年濟貧一事,也與最後一場三姊妹的對話遙遙呼應:

靄:抗戰遲早會勝利。美國就會幫我們消滅共產黨,一切夢想還可以兌現……
慶:(看著姊妹,一聲長歎,幾乎是自語)是怎樣開始的,這一切的自欺欺人?我們的人生,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天大的謊話?
美:什麼謊話?我們那一刻不為中國著想,不為中國說話?我們現在在大後方出生入死,為的又是什麼?
慶:什麼時候,一個理想會不再是美善自然的渴求,不再是對美善的保証和督促,却成了一個遮掩,一個門面,一個藉口,最後甚至成了教條,等一個人可以明正言順的編織半真半假的故事,去哄去騙去搶去偷,去摧毁無數的生命,甚至將現在在戰火中照顧傷病,救濟難民那麼單純的行為,也變得像你當年送給窮人的聖誕禮物……

假若我們的人生只是一個謊話,實在可悲。我們那一刻不為自己的國家著想?不為自己的城市說話?其中孰真孰假?為何而作?在香港,不少市民為了健全法制,為了孩子能得到視野寬廣的教育權利,為了民主自由,為了碼頭工人,為了社會上貧苦大眾,甚至為了一個電視台的命運,我們發聲,我們上街,我們爭取,我們施與,我們接濟,我們都付出過,儘管所作卑微。我們對美善自然的渴求,能否持之以恆?能否堅守直至理想實現?如果理想無法兌現,那麼堅持有何價值?還要繼續嗎?這是一個終極關懷的難題。

 

中篇:夢破謂何——《如此長江》(三之二)
下篇:夢醒謂何——《如此長江》(三之三)

 

小點

Dream Of Tomorrow總監,國家企業培訓師(中國職業資格認證),英國醫療專業局註冊藝術(戲劇)治療師,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創會成員。近年主力拓展企業培訓及戲劇治療。曾任職市場推廣,專責策劃企業推廣活動,建立品牌形象,協助機構塑造企業文化,並負責客戶服務及核心價值培訓工作。 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修讀戲劇及形體動作治療碩士課程,曾先後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及南澳洲大學,分別取得文學士(宗哲研究)及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