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有別於其他的宗教,聖誕是道成肉身的敘事,那在馬槽裡的嬰孩,竟然是創造萬有的太初的道。
聖誕強調耶穌的人性,強調他的人性的完整和實在,一個真實人性的嬰孩,一個真實的誕生,一個真實人性的母親。
耶穌有一個真實人性的母親,她的存在闡明了耶穌人性的完整和實在。作為一個完整和實在的人,耶穌和所有的人一樣,必須在母腹裡九個月成胎成形,必須由母親所生,也在母親的愛護和教養中長大成人。
當然,耶穌的誕生與所有的人不同,因為他是由童貞女所生的。童貞女自身當然不可能懷孕生子,但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因聖靈感孕,腹裡就有了從上帝而來的生命。因此,由童貞女所生和因聖靈感孕是同一事實的兩面,在這裡,馬利亞同樣地又闡明耶穌的神性。有如空墳墓裡的復活生命那樣,耶穌在世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從童貞女到空墳墓,兩者都闡明了人的不可能和見證了上帝在不可能中的大能。
這樣看來,耶穌的人性,以至於他的神性,都藉著他的母親顯明出來。
因此,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極其重要,絕對不可忽視,也因這個緣故,馬利亞經常出現在基督教的藝術中,尤其在聖誕和嬰孩耶穌的聖像中。
在基督教的藝術中,馬利亞的母親身份是很自然、也很容易表達的,因為馬利亞自身就是一個真實人性的母親。馬利亞抱著嬰孩耶穌,或孩童耶穌坐在馬利亞的膝上,耶穌與他母親的關係就自明了。但童貞女卻不是一個外在的、明顯的可見標記。在基督教藝術中,往往藉著約瑟的不在場來表達馬利亞的童貞,以致於馬利亞似乎有如一個單親的媽媽。當然,也有以一個不甚顯著的約瑟,或甚至(雖沒有任何歷史依據)一個年紀很大、近乎老邁的約瑟來表達。作為馬利亞背後的男人,約瑟的「退」和「隱」 與馬利亞的謙卑和順服,同樣重要,都是我們的楷模。
可惜的是,為了避免重蹈中世紀似的「童貞女馬利亞敬拜」(the cult of the Virgin Mary),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傳統刻意迴避馬利亞,以致於不容易體會馬利亞作為耶穌母親的救贖意義。
這就是聖誕:一個平凡的女子,在上帝的恩典中,默默地見證了耶穌的人性和神性;見證了上帝因為愛,可以道成肉身成為人;見證了上帝因為愛,不僅僅走了兩里路,更從天上走到人世間。 [1]

注釋:
[1]上帝的兒子從天上到人間,人才有希望,可以從人間走回天上。正如C. S. Lewis 所說,“上帝的兒子成為人,為了讓人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The Son of God became a man to enable men to become sons of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