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迄今已有至少十五個國家正式立法容許同性婚姻,[1] 但因同性婚姻所引發的社會爭議依然持續不已。美國Arizona州最近通過一項法案(SB1062/HB2153),容許人基於宗教信仰理由,拒絕提供服務,例如,不為同性婚姻提供攝影、送花或蛋糕製做等相關服務。[2]
美國資深專欄作家Jonathan Merritt最近撰文批評Arizona州法案是針對同性婚姻而立的。他又指出,把自己的道德準則選擇性地應用在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身上是偽善的行為。他認為,如果有人宣稱,基於宗教信仰緣故不願意為某一個不合乎聖經信仰的婚姻提供相關服務時,他就應該拒絕為所有不合乎聖經信仰的婚姻提供相關服務,否則,這信徒就是假冒偽善的。例如,如果有人宣稱,基於宗教信仰緣故不為同性婚姻製做結婚蛋糕,但他為其他異性婚姻製做結婚蛋糕時,卻完全不問他們的婚姻實質是否與自己的宗教信仰衝突(例如,剛結婚後幾個月就為了另一個漂亮女性離婚而再婚),這人就是假冒偽善的。[3] 尤有進者,由於這種偽善行為只是選擇性地針對某一類型的人(如,同性戀者),因此是對他們的一種歧視,只不過偽善地以宗教信仰作為自己歧視行為的藉口。
換句話說,“講一套,做一套”,或“做法不一致”,或甚至“任意的、選擇性的道德要求”就是假冒偽善,這可謂對假冒偽善的普遍世俗認識。
但這種看法容易令人以為,假冒偽善的本質在於“不一致”,而不是該行為或要求本身的道德意義。換句話說,人只要行為一致,要求一致,他就不是假冒偽善的。這樣看來,假冒偽善的道德問題在於不平等、不公義。
耶穌怎麼看假冒偽善呢?耶穌曾經這樣指責文士和法利賽人,“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裏面卻滿了貪婪和放蕩。⋯⋯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了的墳墓,外面好看,裏面卻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馬太福音》 23: 25, 27;和合本修訂版)
耶穌指出假冒偽善是粉飾墳墓的行為,令人看不到內在的腐朽和死亡。假冒偽善的不一致性在於自身表裡的不一致,以華美的外觀遮掩內裡的污穢和腐臭。換句話說,假冒偽善的本質是罪、是不悔改。
耶穌對假冒偽善的詮釋顯然更為深入和徹底,他關注偽善者自身行為的道德意義。罪固然令人不安,但更令人關注的是,人竟然努力地去遮掩或粉飾罪,甚至把罪重新詮釋為一種體面的、光榮的行為。這種把“有罪”當作“無罪”的掩飾,實質上就是自以為義,不僅是否定了罪,更否定恩典,也忘卻福音的核心訊息:罪人真正需要的,是赦免,是一個拯救者。
更進一步說,教唆他人指鹿為馬,不以罪為罪,反以罪為善、為榮,讓罪人繼續生活在一種“這其實不是罪”的虛假和幻覺中,甚至鼓勵罪人在罪中歌頌、讚美神,這種遮掩或粉飾罪的行為,豈不是一種更為弔詭、更為可怕的假冒偽善麼?
再進一步說,如果這樣一個假冒偽善的人竟然在公共空間大聲斥責別人假冒偽善,那我們還能說什麼呢?無非只有再提醒他耶穌所說的話:“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 7: 3, 5;和合本修訂版)
當然,本文假設了同性婚姻與聖經信仰衝突。本文也沒有處理這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宣稱基於宗教信仰緣故,不願意為同性婚姻提供相關服務,卻仍然為其他異性婚姻提供同樣服務,儘管後者的婚姻實質可能與自己的宗教信仰衝突,我們是否可以就此斷言這人是假冒偽善的。但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了!
註釋:
[1] 這些國家是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加拿大、丹麥、法國、冰島、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南非、瑞典、烏拉圭。英國已經立法今年加入同性婚姻國家行列(英格蘭、威爾斯今年三月底、蘇格蘭今年十月)。墨西哥和美國部分的州也容許同性婚姻。
[2] 有關法案有待州長簽署後正式生效,參http://www.azcentral.com/ic/pdf/SB-1062-bill.pdf。
[3] 參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4/02/23/conservative-christians-selectively-apply-biblical-teachings-in-the-same-sex-marriage-deba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