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車壞了

womansewing

五十年了。

媽媽的針車用了五十年,壞了。

這名牌的針車確實是名牌,操勞了五十年才停止運作。

媽媽一向來就喜歡縫縫補補,閒來無事時總愛車些什麼的。我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縫製的。家中的窗簾、抹手布無不出自她的巧手。最妙的是,媽將不同布匹剩下的碎布,剪成大小相約的三角形或四方形,然後一小塊一小塊縫接起來,然後車成我們睡覺時蓋的被。這縫製被的活,說來不簡單,需要的不只是創意,還需要無比的耐心。若干年後,這門活還成了傳統藝術文化,展出的作品,媽帶我去看,還驕傲地對我說:“這我也會做。”

媽媽對縫紉的愛好,隨伴她的一生,自年輕到年老都沒改變過。當她發現用了五十年的針車壞了,心中焦急萬分。在確認過家中的針車已經鞠躬盡瘁之後,她沒有放棄這一生的喜好,急忙到針車專賣店去購置一台新針車,期盼它能再隨伴她運作上另外的五十年。

媽媽的心目中,女孩子總該會一點縫紉,因此我自小就跟著媽媽學會一點縫縫補補。在媽媽的細心教導下,我車過繡花的枕頭套、手帕,縫製過睡衣、校服。

上了中學的我,家政課再次讓我拿起針線,為了交功課,我不得不坐在針車前,笨拙地讓手中的布料向前移動。

原來教育部和媽媽是一致的,用心良苦。

車衣服可真是一門學問,那手腳的配搭確實不簡單,線要穿過針眼上下各一枚,然後,手一轉輪,雙腳就立刻踩踏板,兩者如果配搭得不好,就會將車衣線扯斷,或把整卷線給拉鬆了。我在初學時,在開動針車之前,心中要暗數一二三,接著一陣緊張,然後手腳並用,更正確的說法是“手忙腳亂”。一不小心,我連針都給弄斷了。

車衣服五顏六色的線,對我來說,有如千頭萬緒,不知如何處理。我察覺到自己沒有母親在做縫紉時的那種細心和耐性,老是沒兩下子就把原來整齊卷好的線給弄得一團糟。

此時,“洽——洽——”兩聲,說時遲那時快,卷在一起的線都被我手中的剪刀給剪斷了。“我不喜歡打結!”針線活是這樣,人生也一樣。

雖然學校的家政課教會我縫製校裙、洋娃娃的衣服,老師所教的縫紉針法我至今還記得。可是,這從小就被訓練,懂得一二的技能,始終沒有成為我的愛好。不過,我日後所從事的編輯校對工作,需要用上的耐心和毅力,卻跟縫製衣服有着不謀而合之處。

想當年,媽總是讓我在學校假期期間代替她為家人做飯,而她便留在房間車衣服。媽媽從來都不強迫我去喜歡她所喜歡的。

媽走了之後,新針車搬到我家來。我測度着女兒是否會延續發展外婆的縫紉的手藝,可是,她並沒有機會拜外婆為師。

“不管怎樣,留作紀念吧!”

媽在世時,針車是她手中的工具,為我們縫合了多少的破口。沒有了媽媽,針車只是個紀念。

“媽,我的裙腳脫線了。”
針車靜止着。
“媽,我家的抹手布破了。”
針車還是靜止着。
針車從來沒有隔了那麼久還是靜止着。
“媽……。”

那一年,媽媽沒有想過,她自己就像針車那樣,勞碌了幾十年,鞠躬盡瘁,在意想不到時停止操作。

(寫於針車停止操作六週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