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樂章

music-score

假如音樂是我風雨同路,並肩同行的摯友,那舒伯特的降G大調即興曲,便是與我出生入死,共渡患難的戰曲。從我開始懂得沮喪的日子,它已縈繫我心。無論失落遺憾,那簡樸淡泊的旋律,都能平息那份自憐,而深邃的和聲變化,更牽動百般感恩。

要分享這生命樂章,首先要探討舒伯特的內心世界。他與貝多芬不同,貝多芬的交響曲就如偉大的宣言,激發人民齊心對抗命運,以寧死不屈的士氣,奮鬥到底。若然貝多芬代表力量,舒伯特則象徵和諧,不要與人所不能了解的命運鬥爭,而是學習認識及接納人性的無助和渺小,不是向命運低頭,而是與生命妥協。原來認命也是一份瀟灑。屈服與駕馭,只是一線之差,視乎你從那個角度觀看。舒伯特沒有領導人群,改造世界的宏遠壯志,他有的是悲天憫人的愛心,與你我作親切對談的坦誠。他的音樂,像一股暖流,讓我懂得量力而為,教我明白何時放手。

在降G大調即興曲中,如歌的旋律穿插在不斷流動的三連音伴奏中。練習或演奏很容易過份刻意把三連音彈得平均,而忽略了旋律的流暢及歌唱性,更無暇感受左手和絃的變化,就像我們每天在忙碌的生活中挣扎求存,配合香港人的節奏,由早忙到晚,沒有空間去感受生命,聆聽因人而異的生命旋律,不知不覺間,旋律變成一連串的聲音,不再動聽,生命也只是勞碌奔波的生活,不能共鳴,也聽不見心中的迴響。

樂曲中段,由大調變為小調,左手不斷奏出隱憂暗湧,正當命運咄咄逼人,深感不能承受之迫切,和絃悄然降低半音,出現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浩瀚無際。不是勝利,沒有歡呼,只有感恩,安逸無求,是那份自由自在的釋然,使我能對生命無怨無悔。

樂曲再次轉回大調,旋律的重現,帶著回望緬懷,給人一種「是那麼近,卻那麼遠」的感覺。假如生命可以重新來一次,我們會否作出不同的回應?活著的意義,是在得取,還是付出?你留下的,是別人對你的賞識,還是從你而來的感動?音樂接近尾聲,旋律欲言又止,像要停頓,然後不經意地豁了出去,完結之前,右手的三連音伴奏,悄悄轉至左手,讓剎那間的釋然,化為永恆。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lMCpSw33R0k&w=448&h=252&hd=1]

後記:
我也喜歡以聖經〈詩篇〉二十三篇代入這篇樂章。現附上親自演繹版本,透過我的心路歷程,與你重燃生命的熱誠,編織你的生命樂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