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許多美國福音派教會領袖呼籲信徒集體停止購買該企業產品,以迫使星巴克改變立場。此不久前,基督徒經營的美國快餐連鎖店Chick-fil-A公開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遭同性戀團體及左派人士集體杯葛。基督徒杯葛星巴克,無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然而,幾個月來,教會人士經過幾番公開辯論、反省,紛紛放棄了「杯葛星巴克計畫」。就連David Barton等較為激進反對同性婚姻的福音派領袖,也不過呼籲基督徒「不要讓星巴克拿基督徒的錢來攻擊神所設立的婚姻」。為何美國福音派教會紛紛決定放棄「杯葛星巴克計畫」?
我們不妨從「社會市場化」的現象談起。暢銷書作者、哈佛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錢買不到的東西》(What Money Can’t Buy)一書中提出,當今已開發國家正面臨「社會市場化」的危機。在經濟領域中,商品被貼上價格標籤,以金錢為代價作交易,完全合理。但市場化現象已入侵其它社會領域,包括家庭、友誼、教育等。但「價格」不等於「價值」;許多事物的「價值」會被「價格」扭曲。
其實,「社會市場化」並非新事。自古「有錢能使鬼推磨」。香港廉政公署或能遏阻黑金,但無法阻止日常生活中的「賄賂」,如父母以糖果、金錢為獎勵,能驅使不聽話的孩子讀書、做家事。市場交易本身並非壞事;以市場交易為手段,達成良善的目的,有何不可?對此問題,不同的倫理觀,會導致不同的答案。在辯論「基督徒應否藉經濟杯葛迫使星巴克改變立場」時,教會人士最關心的問題是:何為聖經的經濟倫理原則?
首先,聖經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五18,參利廿五50),金錢象徵勞力的價值:一分勞力,一分金錢。勞力能換取什麼?在伊甸園中,人不需勞動,便豐衣足食;亞當墮落後,須「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三19)。這是懲罰,也是恩典:「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的法則,讓亞當後裔記得生命與飲食皆是神的恩典,若離了祂,就只能用血汗換取飲食。其實,就連勞力換來的飲食,也是神的恩典。
但世人另有其道。貪圖不勞而穫之財,乃人之常情,如聖經說「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箴十一18)。近幾十年各種經濟泡沫,豈非人們尋求「虛浮的工價」的後果?藉著「拜金主義」,金錢成為一種世人尋求、倚靠的偶像。人人皆知金錢所帶來的安全感是虛幻的,卻仍「倚靠無定的錢財」(提前六17)。世人靠「金錢」這偶像能呼風喚雨,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然而,「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手段,無非踐踏人受造的尊嚴,把人當成鬼。
星巴克宣佈支持同性婚姻之初,許多教會領袖提出集體杯葛,欲藉此迫使該企業放棄其立場。但耶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保羅說「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林後十4)。儘管同性婚姻支持者集體杯葛基督徒企業,耶穌吩咐門徒不可「以牙還牙」(太五38)。試圖用經濟手段迫使人們改變關乎道德價值的立場,有違聖經的經濟倫理。幾個月來,美國福音派領袖紛紛否決杯葛星巴克的提議,正是教會在當今世上努力抗拒「社會市場化」試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