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是地支的兩個週期,是一甲子的五分之二。二十四年前,一班北京大學生也是為了中國的前途,為了中國人的福祉,踏上了不歸路。他們的付出,換來的卻是血腥的鎮壓。二十四年後的此時此地──香港,沒有機槍,沒有坦克,沒有鎮壓,言論仍然相對地自由。我們必會繼續說出我們心中所想,表達我們心中所思。我們必會把握還能自由地表達個人言論的時候,保護我們的歷史記憶,讓六四不被遺忘。
難道我們可以遺忘歷史嗎?忘記六四是對那些在六四傷痛中的逝去者及倖存者的不尊重。忘記就是讓傷痛變得可接受;若是接受了,就是默認傷痛的合理性。若是合理化了那傷痛,我們也就由無辜者或旁觀者變成間接的施害者。因為,忘記看似是不添加上任何東西,但任由歷史的傷痛在時間中被遺忘、被沖擦掉,這就是我們對受害者的傷痛的漠視。所以,毋忘六四是對逝去者及倖存者的尊重。
忘記六四也是否定六四的真實性。歷史的真實性存在着傷害、破壞、荒謬。若忘記歷史,就是否定了在歷史傷痛中的受害者所付出待價,卻認同了施害者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因此忘記六四不單是否定六四的真實性,也是對受害者的否定──否定了他們所作的犧牲。所以,毋忘六四是對逝去者及倖存者的肯定。
忘記歷史會把歷史真相掩蓋,讓真理無法顯露出來。人類就只會活在虛謊與虛假中。最近謝偉銓議員在立法會上辯論六四事件議案時表達:「如果只憑零碎的資料,左拼右拼出一幅圖晝,甚至就此下“結論”,這樣做不正確也不中肯。」[1]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前特首辦主任羅范椒芬身上,她去年被問到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時表示:「現在根本無“定性”,所以反咩呢?我都要思考下。」[2] 這樣子的意見屢見不鮮。這些言論(無“結論”、無“定性”)只會讓歷史真相變得模糊不清。難到六四當晚在天安門廣場上所發生的事情真的那樣難理解嗎?二十四年前的六四,當中的倖存者現今還在,難到他們全是說謊言的惡者?毋忘六四就是要揭露六四的真實性。
企圖掩蓋歷史真相者必會把歷史歪曲、以謊言代替真相,或停止事實的傳遞,把歷史放在保險箱內,不讓它曝光,直至它被遺忘。不言不語就是停止傳遞最容易又簡單的方法。相比於虛構事實、歪曲歷史,沈默實在是容易得多。只要我們繼續沈默,生活在繁忙中,忘記實在不是難事。沈默隨時間前進,歷史的真相也就在不知不覺間被遺忘了。早前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當中一名中學生接受訪問時說:「五四精神係尊重同包容。」[3] 這就是歷史被遺忘以致被錯誤理解的明證。若不能薪火相傳,惟恐多年後的六四也會變成尊重與包容,失卻了它的真實面貌。
上月底學民思潮於六四遊行結束後,由金鐘遊行至中聯辦門外宣讀聲明,聲言要求平反六四、繼承學運精神。六四發生時還未在母腹內的十來歲小伙子們,能為六四事件站出來表達意見及立場,這就是薪火相傳。
毋忘六四,趁著還有言論自由的空間,就不要沈默;讓歷史的真相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也是我們對逝去者及倖存者的一份尊重與肯定。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BTHulScLk
[3] 2013年5月4日香港電台《鏗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