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年推出一個環保計劃 Tradable Energy Quotas。
計劃的意念很簡單︰每星期,每一個成年人都獲政府分配同一數量的能源使用單位,當他付電費或入汽油時,須用這些能源單位付款。這些單位是可以用來交易的(”tradable”)。 少用電或少駕駛的住戶,若有剩餘單位,可到指定商店換取現金。每個單位可兌現的現金額由政府決定,視乎當時的能源需求。而那些用電較多或經常駕駛的住戶,若能源單位不夠用的話,可以去指定商店付錢增值。一星期後,每個人又會重新獲分配單位。
如此一來,這計劃有不少好處︰(1) 能源資源可以平均地分給每一個人,確保在天然資源的運用上,人人平等,不分階層﹔ (2) 這計劃比只增加燃油稅更有效保護環境,因政府可參考大自然可承受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訂立平均每一個人每一星期適宜使用的能源用量,從而透過計劃鼓勵每個人不使用多於這用量﹔ (3) 這計劃可讓較低階層的住戶,透過多使用公共交通或慳電來賺取額外金錢﹔而中上階層的富戶人家,若要維持一個消耗很多能源的奢侈生活的話,則須每星期以金錢買能源。所以實際上,這計劃迫使富戶人家每星期向別人補償他們所多用的能源。
歐洲也開始研究以整個歐盟的規模,實行這種環保計劃,稱為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有人甚至提出將這種環保計劃推廣至全球所有國家,或將類似計劃推行在其他社會資源上。這種計劃背後的訊息,就是沒有人能獨佔天然資源,社會就算以自由市場的模式運作,也不能讓某些人剝削其他人共享資源的權利。
有神學家說這環保計劃背後的精神或許來自古希伯來人的禧年概念。1
《聖經》利未記第二十五章描述上帝向以色列人頒布的「禧年」,就是一個定期把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的社會模式。香港人活在地產商壟斷、領匯佔據社區的城市,若讀到利未記這一章,必會產生不少共鳴。
這一章記載上帝說︰「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屬於祂的,人在其上只能是寄居者、使用者。所以上帝定每五十年為「禧年」,以色列人必須在這一年將曾經買來的地歸還原主,讓每個宗族重新獲得最初立國的時候按人數和需要獲分派的土地。
換句話說,上帝不容許以色列人好像很多民族一樣,由一小部份人獨佔差不多所有土地,迫使農民因經濟壓力而被逼賣地或靠勞動為生,從此活在這些大地主的支配下。大富人家有富二代、富三代…,但貧窮人則只能跨代貧窮下去。
相反,每五十年,整個民族會來一次「洗牌」,無論五十年間經濟發生什麼事,有人因土地發大財也好,有人因被迫賣地賣勞動而走投無路也好,在五十年後,一切都可還原第一步。這樣,一方面市場可以自由運作,國民在五十年間可自由買賣和耕種土地,從中賺取利益﹔但在另一方面,禧年卻能防止自由市場很容易帶來的貧富懸殊、窮人被剝削等現象。
數千年前寫成的利未記,竟然可啟發今天的富裕社會怎樣有效地分配資源,這對我們貧富極度不均的社會現象可說是一針見血。
我們應該認真思考香港的土地資源如何可以發揮禧年精神,在賣地條款及控制租金上確保土地資源能公平地分配予不同階層。
[1] “How Leviticus Can Save the World,” Theos, 1 Apr. 2007,http://www.theosthinktank.co.uk/comment/2007/04/01/how-leviticus-can-save-the-world, accessed Jan.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