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顯節(Epiphany, Ἐπιφάνεια)是1月6日,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會提前在今天的主日崇拜中慶祝。主顯節是聖誕後的第12天,過了這天,在西方教會傳統中,聖誕裝飾就可以拿下來了。
主顯日總是帶著一種特有的神秘和歡樂色彩,慶祝三個智者自東方蒞臨伯利恆向聖嬰耶穌朝拜,這是聖嬰首次向外邦人顯現,象徵外邦人也在福音的敘事中,因為一直到現在,彌賽亞的來臨只是關乎被稱為選民的以色列人的事,然而,突然間,很神奇地,有三個外邦人自覺地感到這聖嬰的來臨竟與他們也有關係。
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們決定尋訪他;
來自遠方,但這毫不影響尋訪的決心;
在耶路撒冷聖殿裡,在希律皇宮裡,都找不到他;
最終在骯髒異味馬槽裡,他們俯伏下拜。
主顯節的外邦人並非僅泛指非猶太人而已,而是包括所有不同膚色、種族、文化、宗教的「萬邦萬國」(the nations),因此傳統上,東方三智者以三個不同膚色的種族作為代表。
耶魯神學家 Miroslav Volf 曾指出,聖嬰的誕生固然是大喜樂(joy),但不可忽略的是,主顯節同樣也是大喜樂(joy),因為「他們看見那星,就非常歡喜。」(《馬太福音》2: 10)。聖嬰的誕生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極為美好的事,這是聖誕喜樂的客觀事實基礎。然而,人們對這客觀事實的反應卻可以完全迥異。三個智者認識到聖嬰是新生王,帶來救贖的新國度,這是主顯節喜樂的主體認知基礎;相反地,希律王未能認識聖嬰的救贖,反倒以為聖嬰會威脅其王位,以致於「心裡不安」,甚至「極其憤怒」。(《馬太福音》2: 3, 16)
這就是 Epiphany,是福音奧秘的一個重要啟示:耶穌的降生絕不是一個地方宗教的一小步,而是所有人類的一大步。在這啟示的光中,我們可以欣賞 Epiphany 傳統中,三個智者代表三個不同的種族、文化和語言;我們可以欣賞《馬太福音》對三個智者的細膩描繪,他們「仔細」尋訪聖嬰,找到了就「非常歡喜」;我們更可以欣賞星象學在一個異教文化中肯定極為重要,三個智者看見那顆星,跟隨那星,但最終他們沒有停在那顆星上,因為他們確知那顆星不是他們尋訪的目的,而是藉著那星,他們被引領到達聖嬰所在之處。
「忽然,在東方所看到的那顆星在前面引領他們,一直行到小孩子所在地方的上方就停住了。他們看見那星,就非常歡喜。」
《馬太福音》2: 9b-10, 和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