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前的四個主日,在基督宗教禮儀年曆(liturgical calendar)中叫做「將臨期主日」,從將臨期第一主日到聖誕前夕叫做「將臨期」(Advent,來自拉丁文adventus,對應於希臘文παρουσία)。將臨期第一個主日,是禮儀年曆新的一年的開始,禮儀年曆的最後一個主日是基督君王主日(Christ the King Sunday)。
近年來禮儀年曆愈來愈受信徒的重視,這或許是禮儀年曆的規律和節奏為繁忙的信徒提供了一個契機,讓他們把生活步伐緩慢下來,探索並思考信仰生命在大都市中的見證和靈性。正如在高速公路上看見路旁有個休息站,於是進去稍歇,喝杯茶,重新得力,再上路,說不定也可能就決定更改旅途的方向或時間表。
有人或會質疑,這古老的傳統在過度消費和訊息爆炸的今天是否還有意義。許多大型商場早在十一月中旬就擺置巨型聖誕樹,手機裡更不時傳送有關聖誕的促銷,看來商家比教會更關注聖誕的到來,為的是提醒人們趕快購買聖誕禮物,並儘早預定歡慶節目。
禮儀年曆以耶穌基督以及祂的救贖為主軸,將臨期不僅是提醒信眾聖誕即將來臨,更是鼓勵信徒藉著聖經和教會傳統的豐富屬靈資源聚焦默想耶穌基督及其救贖,在將臨期預備好身心,迎接那將要誕生的新生王。
不可忘記的是,παρουσία(及adventus)指的是耶穌在末世的到來,雖然教會傳統上以及我們今天習慣上都說那是耶穌在末世的再來,或第二次到來,但聖經和神學從未把末世的到來視為是第一世紀道在肉身之後的另一個到來。就這世界的時空來說,我們自然會把基督第一世紀的到來和末世的到來視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到來(coming),或是第一次到來和第二次再來(return),但就聖子君臨這世界來說,實質上只有一個παρουσία,就像陽光經過折射後,展現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個色彩那樣,道成肉身的神蹟折射在我們的時空,展現出聖子自第一世紀在馬槽呱呱墜地,一直到人子在末世從榮耀中降臨的一個救贖國度的歷史。
原來聖誕不僅是關乎一個嬰孩的誕生,馬利亞所懷的神蹟,是關乎一個嶄新國度,一個新創造實在的來臨,正如天使加百列所說:
「馬利亞,不要怕,你在上帝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先大衛的王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沒有窮盡。」
《路加福音》1: 30-33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呢?耶穌在曠野接受魔鬼的試探後回到加利利教導人,他在自己家鄉拿撒勒的會堂裡念一段《以賽亞書》的文字,正好作為這國度的註解: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 失明的得看見, 受壓迫的得自由, 19宣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4: 18-19
耶穌在聖誕是新生王,在十字架是擔罪受苦、披戴荊棘冠冕的君王,在榮耀降臨中是審判萬民的大君王。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國度上,我們就會明白一個παρουσία的意義:這個國度確實在聖誕已經來臨,但這只是信心的視角,那終末的榮耀國度仍然還沒有向萬民顯現。
這個國度現在在哪裡呢?就在每一個真實信徒的生命裡面。有如馬利亞那樣,每一個信徒的生命都可以促成παρουσία的到來,每一個信徒的見證都可以促成那終末榮耀國度的來臨,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
《加拉太書》4: 19
我相信,這正是將臨期對今天在謊言充斥中尋求真相、在暴力掌權中爭取公義、在黑暗中期盼真光到來的每一個信徒的切實意義。
如果聖誕不僅是關乎一個嬰孩的誕生,而是確實關乎一個在基督裡的國度和實在,如果將臨期不僅是被動地等待著聖誕的來臨,而是積極地讓基督成形在自己生命中,那我們今天所宣講的真理和所要爭取的公義,就必須和耶穌的名字有關。如果這國度的君王尚且經過受苦,並從死裡復活,那麼,我們與那黑暗掌權者的抗爭就不能以謊言和暴力、或以欺騙和脅逼來達致目的。這樣看來,「耶穌是主」就不可能只是一個關乎個人救恩的宣告,而是關乎一個世代救贖的艱苦持守以及一個國度實在的忠實見證。
就παρουσία來說,我們都是馬利亞!今天的信徒原來與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並沒有兩樣,我們都是在等候彌賽亞與祂的國度的來臨;尤有進者,正如這國度當初的到來是藉著一個卑微拿撒勒童女的順服,今天的到來也要藉著在我們當中的每一個「卑微馬利亞」的順服:
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
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
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