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開年的第一個月是陽曆的新年月,許多人經過聖誕假期與跨年活動,在新的一年的互祝中,展開新行程。傳統主流教會則按教會年曆與節期展開生命的更新旅程。
節期是一種紀念,然而基督教節期不單單是記念,而是回溯與重新體會,並在當中更新與期盼未來。聖公宗、路德宗和天主教等教會,每年都按教會年曆記念基督生平,幫助教會群體回溯基督曾經在世的臨在、體會基督現今的真實臨在、等候他在終末的再臨。教會年曆的每一節期都有一個主題,主要是按照基督的生平與工作編排,讓會眾記念上帝在基督裡為人類所成就的救恩,幫助教會默想與經歷基督的恩典。例如:將臨期、聖誕期、主顯期、預苦期、復活期和聖靈降臨期等。會眾按著教會年曆節期順序,同領受聖言與聖餐、經歷聖靈的更新、並同證基督的救恩。
這些節期中,華人教會較為陌生的是主顯期(Epiphany,或稱顯現期)。Epiphany這字源自希臘文ἐπιφάνεια,意思是顯現或顯示,指神以人可見的方式彰顯。教會在主顯期強調上帝在基督裡的自我彰顯,把救恩顯示給普世萬民,在基督裡展開世上的救贖工作。根據聖公宗和路德宗的傳統,主顯期在教會年曆由每年的主顯日(1月6日)開始直至聖灰日(Ash Wednesday)前一日。主顯期由記念基督向東方智者顯現開始,接著慶祝基督的受洗和開始傳道事工,因此主顯日隨後的主日就是耶穌受洗日,又稱為主顯節第一主日。
主顯期記念神的救恩藉著耶穌 在世上顯現,為要救贖萬民。主顯期的主要顏色為綠色,代表希望、生長和生命,象徵教會的生命充滿在基督裡的活力和生命朝氣。教會在此節期的主日信息是宣講耶穌基督在世時的顯現與道成肉身的恩典。因此,靈修默想操練會集中在三方面的經文,包括:東方智者前來朝拜基督,看見基督顯現(太 2:1-12);耶穌受洗,並聖父上帝和聖靈上帝公開宣認耶穌基督的神性身份(太3:13-17;可1:9-11;路3:21-22);耶穌基督的傳道、呼召與差遣門徒等。因此,教會活動也強調宣講福音、見證基督。
禮儀教會在主顯期以「一顆閃亮之星」作為禮儀的主要記號,這顆星指的就是基督。這星光不但指引東方智者朝向尋找燦爛之星的旅途,也意味著神召喚並邀請人與基督相遇。東方智者看到「救主之星」——基督,辦識出祂才是真正的燦爛之星,於是心中非常歡喜。在五光十色的虛幻世界中,主顯期呼喚世人走入曠野,在寂靜黑暗裡抬頭仰望,分辨那黑夜中的指引之光,跟從星光,尋見真實的救贖,注視救主,在凝望中產生盼望與喜樂。身處生命的曠野,需要明星照耀;黑夜行路的人,需要星光引路。旅程中不在乎路途辛苦,因著內在的探索,對未來心存盼望,至終走到星光燦爛的那一端,夢想在遠方會有在基督裡的相遇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