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默」的旅程

Saint Joseph and the Christ Child, 1640
Guido Reni, 1575-1642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MFAH), USA

將臨期(Advent,源自拉丁文Adventus)是教會禮儀年曆的開始,由聖誕節前的第四個主日開始到聖誕前夕。Adventus的意思是「即將到來」,將臨期因此是在迎接普天同慶的「救主降臨誕生」之前的預備期與等待期。除了重新體驗基督降生的救贖恩典,將臨期也具末世特色,提醒信徒期待基督在榮耀中再來,在將臨期的等待中儆醒祈禱,警惕行為,持守信仰的喜悅與盼望,為救主隨時再臨的審判做好準備。

將臨期的禮儀顏色一般是紫色或藍色,但在俗稱「喜樂主日」的將臨期第三主日,可用粉紅色。西方教會在將臨期擺設一個花環,稱為將臨花環(或將臨環、將臨圈),當中有四支蠟燭,依照傳統一般是三枝紫色蠟燭,一枝粉紅色蠟燭,每一主日點燃一枝蠟燭,配合四個靈修默想主題:第一個主日默想醒悟,點燃紫色蠟燭;第二個主日默想悔改,點燃紫色蠟燭;第三個主日喜樂,點燃粉紅色蠟燭;第四個主日平安,點燃紫色蠟燭。

有些教會在將臨期安排靈修聚會,讓弟兄姊妹在聖言與聖禮中安靜默想。信徒在這段期間在靜默中預備自己,等候救恩的真光光照自己生命的盲點,得以在歲末時刻,在主的恩典中經歷悔改與轉化。靜默是默觀靈修傳統中核心的基本操練。約瑟在耶穌的故事中,可以說是一個靜默的代表人物。

不起眼的主角

《新約聖經》對約瑟記載最多的地方是在《馬太福音》一到二章和《路加福音》一到三章。約瑟的名字雖被列在耶穌的家譜中,但是在《聖經》的四部福音中找不到有關於他的出生以及去世的描述。他以木匠手藝維生,應該不是一個富有的人。《聖經》最後一次提到約瑟是在耶穌十二歲的時候。從耶路撒冷回來的路上,耶穌和他的父母分開了,他們最終發現他還留在聖殿裡與教師論談。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那個時候,耶穌宣稱他應當以天父的事為念,之後《聖經》就不再提到耶穌在地上的父親約瑟。(《路加福音》2:41-50)在耶穌的生平敘事中,約瑟似乎是一個不起眼的主角。在聖誕舞台劇中,天使、牧羊人、東方三博士、馬利亞和耶穌等往往都有特別的打扮,而且在舞台上有不同的劇情高潮,但是約瑟的打扮卻是相對的不起眼。歷史上的約瑟畫像,有時蒼老、花白鬍子、甚至禿頭,[1] 常擺在構圖中不起眼的角落處,耶穌與馬利亞顯然才是焦點。

沒得選擇的劇本

約瑟的人生是一齣沒有他自己選擇的劇本,這劇本中四次記載「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自此之後,約瑟的人生劇本就像是被天使編寫出來的定局:兒子的名字是天使告訴他的,未婚妻未婚懷孕不能不迎娶,[2]居住的地方從伯利恆遷移到埃及,由埃及再遷往加利利。[3]簡而言之,對一個新婚的成年男子,他對生命中重大的事都沒有「話事權」(決定權),甚至可以說,約瑟的人生大局是完全被他者決定的。

沒有台詞的角色

約瑟的角色是沒有台詞的,他是沉默的陪襯者,《聖經》也沒有記載他與馬利亞的對話,我們只能想像他默默地地按著天使的指示行動。但是《馬太福音》卻從兩個角度來描繪約瑟:天使對約瑟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馬太福音》,1: 20),顯然天使看到約瑟內心充滿懼怕;又稱,約瑟「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馬太福音》,2: 22)懼怕與不敢去都是退縮的形容詞,反映出約瑟對所遭遇的事的內心反應。《馬太福音》另一個對約瑟的形容詞是「義人」(1: 19),側面說明約瑟心地厚道,顧念他人。

如夢人生

對新婚的約瑟來說,本來即將展開夢想中的生活,但因著天使在夢中四次向他顯現,人生變得失控、常處於未知之中,平凡的人生變得不安與動盪,真實的生活比夢境更像是奇特的夢。但是救恩的敘事卻不能沒有約瑟,耶穌是在他的教養與陪伴下成長並成為木匠的兒子。因著約瑟的無私奉獻精神與美好品格,教宗庇護九世(Pope Pius IX)在1870年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節)宣布約瑟為天主教教會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其瞻禮日定為每年3月19日(又稱為聖約瑟日)。由於約瑟是一名木匠,是勞動者象徵,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在1955年定每年5月1日為「聖若瑟勞工主保瞻禮」,約瑟也成為勞工者的主保聖人。

言有盡而意無終

沒說出來的往往比已經說出來的更富有想像的空間。約瑟的沉默對後代信徒有許多的言說。約瑟作夢的生命變成如夢的人生,默然無語的不起眼角色在救恩歷史中卻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穿越時空,我嘗試注視約瑟的眼睛,我會說,他望著耶穌的眼神是深邃的,在無言中雖然充滿著不明白與面對未知的迷惘,但是在他眼神中,我可以找到溫柔的深情、懼怕中的堅定、以及對不可預測上帝的謙卑回應。

我們今日的社會充斥著語言侵犯者,他們用言語操控人和控訴人。將臨節給予我們一個空間,停止言說,轉而聆聽:聆聽神聖之手的介入、聆聽救恩在世界卑微角落的展現,學習在放手中隨遇而安,跟從與回應那推動歷史的手。我們將會看到,看不見的比所看見的更為寬廣,不能言說的世界較諸可敘述的現實更為真實。

 

註釋:
[1] 參圭.·雷尼(Guido Reni,1575-1642)所繪的「聖若瑟與聖嬰耶穌」 (Saint Joseph and the Christ Child, 1640) 。
[2]「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馬太福音》,1: 18-24)
[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馬太福音》,2: 13-14,19-22)

One thought on “「夢」與「默」的旅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