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下獄青年的信(之九、領袖風格)

今年受難節前夕(4月13日),即傳統紀念耶穌和門徒吃最後晚餐的那夜,教宗方濟各在意大利保安最森嚴、離羅馬45英里的Paliano牢獄裡為12位囚犯洗腳,當中包括3位女囚犯,兩位外籍囚犯。在就任教宗的第一年(2013年),方濟各即成為第一位為女囚犯和穆斯林信徒洗腳的教宗。
(CNS photo /L’Osservatore Romano)

因東北發展案和公民廣場案被判入獄的青年朋友們:

這星期看到黃之鋒和羅冠聰保釋外出後接受傳媒訪問,談及對自己角色的反思,一方面他們自覺是學運領袖,是雨傘運動的代表人物,一言一行備受各方注視,就算在獄中情緒低落時,也要忍著不哭;另一方面,他們感到自己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不是本領超凡的英雄,希望外界不要對他們期望太高,以免他們承受過於沉重的壓力。

其實,每一個擔當領袖角色的人,都難免有類似的自我懷疑。我記得在我接任總編輯之前,也有好長一段日子,對自己是否適合當領袖有疑惑,因為我過去一直以為,當領袖的人一定要英明神武,果敢決斷,具有非凡魅力,好像在我之前出任總編和執行總編的前輩那樣,他們是新聞行公認的傑出領袖,而我自己卻是典型的書生,溫柔敦厚可以,殺伐決斷卻非我所長,魅力也欠奉,怎樣領導一個幾百人的新聞團隊?

2010年秋天,我報讀了科技大學的工商管理課程,同班五十多名同學,大部分來自內地,多數是大企業的高管。在有關領導風格那節課裏,教授聘請五型人格評核專家來為每個同學測評,大部分同學屬於老虎型,剛猛進取,不怕衝突,很適合管銷售和拓展新業務。有不少同學屬於貓頭鷹型和孔雀型,前者講究精準,專業掛帥,對細節絕不含糊,後者同理心特強,能言善道,輕易跟很多人交朋友,這兩種型號在企業管理者中也很常見。餘下的兩種,一個是變色龍,即每種性格傾向都有一點,最擅長適應環境來調節自己,在任何機構都可以生存,另一個是樹熊,典型的好好先生,溫柔敦厚,樂於助人,是企業管理層裏的潤滑劑。教授鄭重地告訴我們,這五種型格的人都可以成為出色的領袖,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風格及其強處與弱點,例如老虎型領袖容易犯主觀武斷的錯誤,需要多聽貓頭鷹專家的意見。

教授的講論讓我想起多年前讀美國管理學大師Jim Collins的書,他在Good To Great這部經典著作裏,提出一個新的領袖類型名稱,叫做「第五級領袖」(level 5 leaders),藉以區別民眾眼中的行政總裁典型,即喜歡出風頭,經常接受訪問,擅長講宏大理念目標,不論環境多惡劣都表現得信心十足。Jim Collins研究一批從平凡臻於卓越的企業,發現領導企業排除萬難,實現艱巨轉型和持續高增長的領袖,很多是外表平凡,作風低調,不擅詞令,但堅毅不屈,輕看名利,願為大局犧牲自己的人,這和常人對領導風格的認知非常不同。

我開始明白到,就算我不是老虎型或孔雀型的魅力領袖,是一隻毫無殺傷力的樹熊,我都可以承擔管理團隊的任務,而我明白了自己的特徵後,就不用刻意模仿別的型號領袖的作風,勉強自己去做違背性格的事,而是通過團隊建設,找一些與自己不同類型的人,讓大家互補長短,同時調整決策過程,例如我的前任張老總英明果斷,我沒有他那份氣概和本事,便加強內部討論和集體決策,希望三個臭皮匠勉強追上一個諸葛亮。

各位青年朋友,不論你屬於那一類型的人,只要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缺點,你也能當領袖,而且不需要扭曲自己,刻意變成另一個人,可以坦率自然地做自己,建立適合自己的領袖風格,這是我在預備自己當新聞主管的過程中學到的重要功課,用英文說就是Be Myself,這道理聽來容易,其實相當不容易。

年青的時候,我們相信做領袖要「一馬當先,勇往直前」(leadershIp by courage and action)。年齡漸長,我們學會做領袖要「以身作則,以德服人」(leadership by principle and example)。遇到挫折、走過逆境後,我們才明白做領袖要「塑造願景,啟迪人心」(leadership by vision and inspiration)。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稱為「僕人式領導」(leadership by servanthood),那是出於《聖經 • 馬太福音》20章27節:「誰願為首,就要作你們的僕人」。貫穿這些不同境界、長久維繫領袖與群眾關係的,不是威權、遏制、懲罰、恐懼,而是誠懇、愛護、責任、犧牲。

 

系列文章:
劉進圖:〈給下獄青年的信〉

Leave a Reply